• 30阅读
  • 0回复

“缴学费”与文过饰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4
第2版()
专栏:经济工作笔谈

“缴学费”与文过饰非
王丰玉
“缴学费”,多年来被一些人用滥了,用歪了,甚至成为某些领导人文过饰非,掩盖错误的挡箭牌。“缴学费”喊得最起劲的是1958年以后。当时许多人头脑发热,夸大主观能动作用,不尊重客观规律,任意蛮干,给经济建设事业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损失。当错误发生之后,他们又不去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而是轻松地说上一句:“没有经验,缴点学费嘛!”
在这个问题上,林彪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在1962年7,000人大会上,少奇同志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代表党中央对由于领导错误,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困难局面,从思想上、政策上分析了原因,实事求是地总结了经验教训。林彪却在会上大唱反调,别有用心地叫嚷什么搞经济建设就是要“缴学费”。这一恶劣影响一直延续下来,甚至成为某些领导人的“口头禅”。在这种文过饰非中,我们搞经济建设,“缴学费”的时间越拉越长,“学费”也越付越多。远的不说,就拿最近报上登载的事来说: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72名职工葬身海底,国家直接损失3,700万元。对于这个重大事故,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竟然轻描淡写地说什么“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缴点学费嘛!”武钢1.7米轧机工程,国家花了几十亿元投资,建了六、七年,工程建完了,由于缺胳膊短腿,不能正常投入生产,损失浪费很大,有关部门负责人也以“缴学费”为词,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难道还不足以提醒我们警惕起来,扪心自问,好好地掂量掂量“缴学费”这3个字的分量吗?
我们国家本来很穷,人民生活不富裕。特别是林彪、江青一伙搞了十年反革命大破坏,几乎把国家推上了绝路。人民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把积攒起来的一点资金,交给我们去搞建设,热切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尽快富强起来。难道能够拿着人民的血汗钱,象旧社会的公子哥儿那样,任意挥霍,光
“缴学费”,不勤学业吗?当然,在四化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一定时期,在某个问题上,付点“学费”是不足为怪的。但是,我们应当力争学习的期限短一点,付出的“学费”少一点。缴了“学费”,就应当努力学习,好好上进,不能老住“学校”,光缴“学费”不结业;更不应把“缴学费”当成糟蹋人民生命财产的挡箭牌。我们的同志既然缴了“学费”,就应该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为专家、内行,把人民的事情办得更好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