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对症下药 改造穷队 东至县各部门干部到穷队落实各项致富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7
第3版()
专栏:

对症下药 改造穷队
东至县各部门干部到穷队落实各项致富措施
今年五、六月间,安徽省东至县7个区相继召开了“改造穷队经验交流会”。会上,无论是去年由穷变富的“翻身队”,还是今年正在治理的穷队,都一致称赞县里这几年摸准穷队“病根”、对症下药的科学态度。
从1978年起,东至县委负责人多次带领县农业、水电、供销、财政、工交、计划生育等部门的同志,走遍全县二百三十多个穷队,一个一个地帮助他们找出贫穷原因,就地落实改造穷队的措施,收效显著。1978年,94个每人平均收入50元以下的穷队,有90个当年每人平均收入翻了一番;去年又有44个穷队的粮食总产比上一年增长55%,经济总收入增长91%,每人平均收入由前年的43元提高到95元。这一大批“拖腿队”快步赶了上来,促进了全县生产的发展。去年东至县社员每人平均收入达131元。今年,全县治理的穷队扩大到106个。
东至县帮助穷队是怎样做到对症下药的呢?主要依靠深入调查研究,对一个个穷队从山川、田地看到工分账本,从历史问到现状,与干部、社员一起分析造成贫穷的主要原因,然后当场协助制订改造穷队的措施,落实支援穷队的物资、资金。姜坝公社公益大队公益生产队在升金湖边,历来渔、农兼作;可是前几年打鱼被当作资本主义批,逼得他们“吊死在一棵稻上”,弄得越来越穷,1978年每人平均收入只有44元。去年,县里的干部和队干部一起弄清穷困的原因后,积极拨乱反正,调整经营方针,并由县有关部门拨下木材、桐油,帮助他们修好渔船,供应渔需物资,渔民又下湖捕鱼了。去年这个队每人平均收入达到94元,一年翻一番还多。
对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穷队,县委就派干部、技术人员住到那里,落实各项改造穷队的措施。东胜公社新胜大队有包家、大路等5个穷队,1978年每人平均收入只有37元。县里的干部实地踏勘,摸清这里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缺水。1979年县水利部门派出技术员住在这里,帮助他们设计、建造了两级抽水站,开了两条引水渠,实现了自流灌溉。当年粮、油和经济总收入都翻一番,每人平均收入猛增到122元。
穷队有各种各样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政策问题。所以,帮助穷队就要着重在落实政策上下功夫。
最近,县里又将前两年抓的穷队一个个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开展复查、提高工作。同时向今年抓的106个穷队,派出干部和技术人员,驻队进行帮助。本报记者 沈祖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