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邓散木金石、书法展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9
第8版()
专栏:

邓散木金石、书法展观后
苏伟堂
邓散木先生,在旧社会愤世疾俗,兀傲不阿,曾自号“粪翁”、“海上逐臭之夫”,又名其居“厕简楼”。一时为“达官贵人”哑然失笑,讥为“狂”、“怪”,而邓先生却引以为乐。他说:“粪字含有扫除之意,并不单指动物的排泄物,退言之,粪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可恶之处。”表明他鲜明的爱憎。“粪翁”二字,既表现了他对腐朽的统治者、达官贵人的憎恶,也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诚挚的爱。邓先生艺术成熟很早,年仅弱冠,在艺坛便享有盛名,达官贵人登门求金石书画者不乏其人,只要他稍能迎合,便可搭梯踏上他们的世界,过上阔气的生活。但他品性刚正倔强,不肯低首侍人,宁愿过他的清苦生活。有一次,一个富翁请他写一幅中堂,愿付两倍的阔资,为挂在堂上不雅观,唯求去“粪翁”署名,邓先生就断然拒绝了。他卖书画亦如郑板桥,自书《邓钝铁书刻约言》,其文中有云:“……不慧非艺人,亦不乐为艺人,更不欲以艺事奸世,有固好不慧之书若刻,而期在得者,谓如左约。不慧虽贫,?粥之供,差堪自给,彼倘来者,其或逼我,则将期之于醉乡。”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位艺术家的气质。
抗日战争中,邓先生看到山河破碎,人民涂炭,心头如焚,他有题竹诗云:“西望夔州一泫然,莫惭无力报涓埃;一枝聊寄风前意,杀贼原知要箭材。”表示自己愿为抗日献身。但抗战胜利,虎去狼来,邓先生愤激之余,写下了《旧京杂诗》数首,其一曰:
白袷堂堂老楚囚,
披荆来吊旧金瓯。
下方鸡犬无丹鼎,
胜国衣冠有沐猴。
复礼新镌纲纪论,
和戎早系庙堂谋。
后庭玉树前朝迹,
闲杀春江十四楼。
诗文大意是:惨遭蹂躏的国土(旧金瓯)上,已是“下方鸡犬无丹鼎”了,人民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那些“沐猴而冠”者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面奉行卖国求荣的国策,一面大兴秦楼楚馆,“玉树后庭花”,花天酒地过醉生梦死的生活。诗表现了邓先生忧国忧民的热切情怀,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和反革命本质,指出了这个没落集团必然灭亡的命运。
解放以后,邓散木先生虽年近花甲,但精神状态大变,他不再署名“粪翁”。尽管1957年遭受冤屈,但他仍然紧跟时代前进,希望自己能为祖国的艺术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强烈的事业心,使他成了“跃进书生”,表示“为工农”,“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邓先生刻的几颗印章)。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艺术的创作和著书立说。晚年,邓先生的金石艺术升华到更高的阶段,更加泼辣豪放、沉雄秀发、浑朴新隽;书法,无论正草隶篆,面目更加成熟而鲜明。金石能取秦汉、浙皖二派之长而自成风貌,显示了这位艺术巨匠的非凡的才华。邓先生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对继承和发展祖国民族艺术事业的无限忠诚。所以,他的治学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我们只要看一看他的《篆刻学》,便可了然,不仅所论弘深,而所写的8万余字的蝇头小楷,那精深的工力,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能不叫人惊叹。他虚怀若谷,远追博采,却从不取巧,全凭“钝铁”(散木先生早年自号“钝铁”)之钝功夫,坚韧不拔,几十年如一日,即使晚年到了右手麻木不能拿刀拿笔,一条腿患疾被锯去,他也仍然整天伏案用左手治印、著作,不肯空闲一时,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