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稻田施钾肥是提高单产的一项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30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稻田施钾肥是提高单产的一项措施
广东省开平县有47万亩稻田,近年来氮肥的施用量日益增多,单位面积产量却不能相应提高,有四万多亩丘陵沙质浅土田的水稻,生长中期经常出现根部发黑、枝叶枯黄和早衰减产现象。当地农民采取别的措施挽救,都没有奏效。试施了钾肥,禾苗转绿了。东莞县万江公社石美大队,去年划出100亩晚造作试验,每亩增施氯化钾20斤,结果比不施钾肥的田每亩增产200斤左右。
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省土壤研究所和省农业厅土肥处,多年来在全省各地不同类型土质上,进行过数百次的试验。其结果表明,在土壤条件相同,施用氮、磷肥数量相等的情况下,每亩稻田再增施10斤至20斤硫酸钾或氯化钾,绝大多数获得增产,一般增产10%左右。严重缺钾的土壤增施钾肥后增产20—30%,有的甚至还多。
当今世界上一些农业较先进的国家,水稻施用氮肥和钾肥的比例几乎达到一比一。而在我国南方水稻区,施用钾肥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例如,广东省1978年氮肥施用量达200万吨,磷肥81万吨,钾肥只有2万吨。由于氮、磷、钾的比例严重失调,尽管氮肥施用量逐年有所增加,粮食产量却不能达到预期的增产目的。所以,增施钾肥,已成为当前广东省增产粮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所急需的钾肥产量是有限的,钾肥的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勘查、开发。当前的应急措施,除了积极扩大钾肥肥源,大力积集草木灰、土杂肥、农家肥、河塘泥以外,工业部门应挖掘潜力生产硫酸钾、氯化钾。有条件的单位,应迅速生产土钾肥。据悉,进口的钾肥同进口的氮肥价格不相上下。多进口一些钾肥,或适当调整氮肥、钾肥的进口比例,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本报记者 李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