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自负盈亏好——上海民办合作社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01
第3版()
专栏:

  自负盈亏好
  ——上海民办合作社调查
去年10月以来,上海市开办自负盈亏的合作社,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到今年7月底,全市已办了380多个合作社,入社待业人员4,000多名,其中待业青年3,000多名,这些合作社从事40多个行当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工作,对方便群众生活,支援工业生产,活跃经济都起了积极作用。
早在解放初期,上海有20多万人参加自负盈亏的合作社。由于它们小型多样,经营灵活,群众称便。但后来在“公有化程度越高越优越”的思想影响下,盲目合并、“升级过渡”,使合作社大量减少。十年动乱期间,合作社被污蔑为“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又被砍掉一大批,所剩无几。国家把参加合作社的人包下来吃大锅饭,负担很重。
目前,由待业人员自愿组织的合作社,一般不要国家投资,主要靠自己的营业收入扩大再生产,支付社员工资。合作社的公益金和公积金全部归合作社自己支配使用,上级不调用。上海新办的300多个合作社在筹办过程中向街道、里弄借的一些款,有的很快就还清了。
在内部分配方面,多数合作社比较灵活,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北站街道的13个合作社,都采取评工记分的办法,每天评分,每月以分计酬。具体做法:一是折账分成,即从营业总额中扣除成本费用、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以后,每个社员按自己的劳动的数量领取工资。工资是浮动的。如打包组每人每月收入浮动在54元到107元之间,平均每月收入80元以上。二是计时工资加奖励。收入比较稳定的合作旅馆实行这种办法。三是计件工资。任务和收入都不稳定的缝纫、绣花等行业采取这种办法,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在45元左右。这些分配办法虽然还比较粗糙,但都避免了吃大锅饭的现象,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
从上海开办合作社的情况看,解决好分配问题,不吃大锅饭,是办好合作社的关键。黄浦区崂山木器合作社去年10月份开办时,由于缺少经验,实行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第一个月,每人分得51元,第二个月有的社员就松劲了。结果,任务越积越多,完成不了,不得不加班加点。后来在街道干部的帮助下,订出了合作社章程,实行计件工资,社员的积极性又高涨起来,加工一个沙发,由原来的3天半缩短为2天。
许多同志认为,合作社的分配方法应力求灵活些,上面不要作统一的规定,各个街道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办事。有些经营好,收入多,贡献大的合作社,工资福利可超过同行业的国营企业和大集体企业。
经营项目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灵活,多样,适应性强,这也是合作社的一个优越性。各合作社的经营方针是群众急需的先办,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虹口区海门街道13名待业青年成立了一个运输队,在客运码头为旅客运送行李,收费合理,服务周到,群众欢迎。多年来,上海没有一个修理运动场的专业队,许多学校、体育单位的体育场长年失修。南市区蓬莱街道组织了一支32人的体育场地修建队,大受欢迎,任务应接不暇。
本报记者
章世鸿 肖关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