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庄稼医生”朱光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03
第2版()
专栏:安徽通讯

  “庄稼医生”朱光时
今年早稻栽插后,安徽省芜湖县赵桥公社新竹大队一部分稻棵由绿转红,停止了生长。有的说这是缺肥,有的说是稻瘟病,但施化肥、打农药后,稻病更重。干部、社员急得跺田埂,都叫“快请老朱”。老朱火急赶到,他在田头一转,伸手提起一棵根部已经变黑腐臭的稻棵,说:“这是因为红花草没有完全腐烂就栽秧,散发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使秧根中毒变黑,稻棵得了生理性赤枯病。”他要求赶紧耘草,立即烤田,并马上增施磷、钾肥,以促发新根。几天以后,果然秧苗由红转绿。
老朱是县植保站副站长朱光时,被社员称作“庄稼医生”。十多年来,芜湖县各地庄稼发生病虫害疑难症状,就必请老朱。社员说:“老朱人一到,庄稼病就消。”
1978年,据有关部门预测,认为长江中下游褐稻虱将大发生。但朱光时根据自己的预测资料和本地的气候条件,认为本县只会“中等偏轻发生”。后来,果然发生较轻,全县节约了50多万斤防治农药(折合粉剂)。1970年以来,县植保站每年都及时、准确地向全县发出各种病虫害预报,提出防治措施,使全县小麦、油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避免了一场又一场大的病虫危害,还向省、地植保部门提供了准确的病虫情况资料。朱光时多次被评为芜湖地区“测报尖兵”,他所负责的县植保站,1978年被评为全省先进站,并被推荐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的联系站。
朱光时是五十年代初期的农业中专毕业生,在学校学的是“作物栽培”,搞植物保护、病虫测报是“半路出家”。功夫不负有志人,他终于成为一名“行家”。朱光时常说:“吃尽苦中苦,才技术精。”为了取得多种害虫的虫源、盛发期、致害原因、致害虫量等第一手资料,十多年来,他一年四季蹲在田里观察,一蹲就是几小时,社员说他“比庄稼人还能吃得苦”。
近些年,迁飞性的稻飞虱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的卵化出的若虫(相似成虫的幼虫),要蜕四次皮后才能羽化为成虫,蜕皮一次增加一龄。过去搞日间调查,将各个龄期的若虫混在一起统计,推算成虫的盛发期,往往有5至7天的误差。朱光时却将各龄若虫分开统计,虽然费劲麻烦,但大大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他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综合防治稻飞虱的一套办法,在全县推广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朱光时著的《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及与他人合著的《水稻黄矮病、普矮病流行规律研究》被列为省科技成果之一。他还参加了《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一书的写作。本报通讯员 张成贵本报记者 沈祖润(附图片)
朱光时(中)帮助青年测报员鉴别小虫种类和龄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