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鸭场刚建成,为什么政策又变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04
第4版()
专栏:心里话

  心里话
鸭场刚建成,为什么政策又变了
最近,我们走访了北京市芦沟桥公社的几个养鸭场,发现农民对当前养鸭政策很有意见。
1978年以前,芦沟桥公社只有6个大队鸭场,年产北京填鸭275,000只,大部分是活体出口,少部分交内贸冷冻。1978年秋至1979年3月,市畜牧水产局和市外贸公司分别召开本市农村发展养鸭会议。芦沟桥公社根据这两次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要建,就建10万只以上的鸭场”的指示,制订了本公社发展养鸭的计划。去年,公社投资130万元,新建了4个大队鸭场和1个公社鸭场;对原来的6个老鸭场,还进行了扩建。一些生产队也相继建起了鸭场。现在,全公社的养鸭能力大大发展,已经达到年产100万只以上。
鸭场建成了,可政策也变了。据说内贸冷冻鸭积压,外贸市场的活体鸭也有积压。鸭子没有销路,这可苦了农民。
首先,达到出口标准的活体鸭大量积压。过去出口填鸭的标准是5斤2两,而现在养到6、7斤还卖不出去。由于鸭群密度大,死亡率高,浪费饲料,提高了成本。东管头鸭场去年每只鸭子得纯利2.31元,而今年只得0.87元。最近,有关部门又规定:活体鸭销售不出去,可以按冷冻鸭(罐鸭)交售。这样一来,虽说鸭子有了销路,可还是赔钱。
其次,养鸭任务太小。从去年秋后,芦沟桥公社畜牧组就等待上级下达今年的养鸭任务,一直等到今年5月,才分给全年产鸭46万只的任务,连全公社年产能力的一半都不到。公社新建的5个大型养鸭场几乎因此停产。
农民们说,上级先是要求大力发展养鸭事业,反过来又不给任务,养了鸭子卖不出去,超额完成任务还要降价收购,挤得我们没有办法。政策不能取信于民的状况,何时才能改变?今后再向农民发出什么号召,农民还敢响应吗?
北京丰台区广播站 李杜
北京市芦沟桥公社 谢东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