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值得想一想的“生活琐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04
第5版()
专栏:

  值得想一想的“生活琐事”
  裴少军
据报载: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文敏生同志,经常深入实际,体察群众疾苦,解决了群众乘车、吃饭、住房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受到群众的称赞。
本来,文敏生同志所做的不过是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做的事,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可是,这样的事,居然在群众中引起了那样大的反响,这就值得想一想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黄金所以贵重,是因为它稀少。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象文敏生同志那样注意关心群众的疾苦,人们也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赞扬的了。遗憾的是,这样的事现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一件本来很平常的事,才显得那么难能可贵,才会引起那样大的反响。这就正好从反面说明,在一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还没有得到恢复和发扬。
回想战争年代,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那样亲密融洽,上自司令员、政委,下至士兵、炊事员,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战士负了伤、生了病,领导干部主动把自己的坐骑、担架让给伤员、病号,谁都不会觉得“稀罕”;那时的领导干部,既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人员,也没有盛气凌人的威严架势。领导干部没有把自己当做什么特殊人物,群众也没有把他们当作
“外人”。如果有哪一个领导干部喜欢摆架子,搞特殊化,不关心群众疾苦,随便侵占群众利益,反倒是比较稀罕的事,立即会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
有人觉得,领导干部整天忙的是大事,类似群众生活这些琐事,似乎值不得一顾。这种看法不对。什么是大事?群众的利益,群众的疾苦,就是大事。一个共产党的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不关心群众疾苦,就丧失了当干部的起码资格。很难设想,一个遇到群众有困难无动于衷的人,能够在自己的领导岗位上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生活,看起来是一些具体的小事,然而,群众正是从这类小事情上看我们干部的作风、党的作风;我们党的威信和传统,也正是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关心和爱护群众的具体行动,逐渐恢复和发扬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