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制定国营工业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07
第5版()
专栏:

  制定国营工业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徐驰
近六十年来,全国工业由开始到具备了今天这一点薄弱的规模,是一直在帝国主义及官僚资本的劫夺与把持之下,因之今天所归于人民的,是原料工业多于制造工业,而粗制的制造工业又多于精制的制造工业。譬如铁矿的开采,大大超过炼铁的需要;而炼铁又多于炼钢,炼钢又多于轧制钢材及钢品,而又只有炼普通钢没有炼特殊钢,至于机器业,在全国没有像样的专业制造厂,却有过多的修配厂,这就足以说明:帝国主义者们不允许我们有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官僚资本家们只关心于如何掠夺人民,不关心于科学的工厂管理,因之我们过去不但没有而且不可能有整体的计划工作,就是工厂内部管理生产所必需的统计工作,都薄弱得可怜!
现在一切归于人民了,工业生产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增加其比重,由恢复走向有重点的按缓急的新建。因之我们的国营工业不但要有计划,而且这种计划是严格而慎密的,因为他是全部计划经济中最重要的一环。
计划工作,对我们管理工业的同志们来说,是全新的,但必须建立,否则无法使我们的工业生产走入正轨,因之学会计划工作和建立起各级的计划工作,已是我们现在工业管理岗位上的同志们的首要任务了。
(一)计划工作体系:为了易于说明,先参看下图
全国国营工业计划
↓ ↑ ↓
××工业部工业经济计划
↓ ↑ ↓
各专业局专业经济计划
↓ ↑ ↓
企业计划
财务计划 基本建设计划 产品推销计划 成本计划
原材料供应计划 劳动计划 产品计划
上图表明了工业计划的体系,它的编制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表示上级计划机关对下级计划机关传达编制计划的指示与要求,即是为了编制全国国营的经济计划,中央计划局传达对编制计划的指示与要求给各部,要各部根据国家总的意图,编制该部的具体计划。譬如重工业部,接中央指示后,为编制重工业部的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又必须传达指示给各专业局,要各该局编制专业经济计划,当然各局要编制专业经济计划,又须传达指示给其所属企业,编制企业的经济计划。
第二:↓表示各级计划的送呈与逐级综合,即是各企业计划上缴后,由专业局综合审核,编制成各局的专业经济计划,各局的专业经济计划上缴至部,又由部的计划司综合审核,并根据本部需要及与其他经济部门的供求平衡而编制出重工业部的国营工业经济计划,重工业部及其他各部的经济计划上缴至中央人民政府,再由中央计划局综合起来,编制全国的国营工业经济计划。
第三:↓表示计划经批准后,传达执行命令,即是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及其组成部分——重工业部的工业经济计划后,即传达执行该计划的命令给重工业部,重工业部则又经专业局至各企业,根据批准的计划,逐级传达执行命令。
如上图这一计划工作的体系中,我们可清楚的看出,企业是编制工业经济计划的基本环节,又是执行计划的基础,因之要把工业经济计划编制得切合实际,且能在推动生产建设上起督促作用,则我们一定要在企业计划方面下工夫。
(二)工业经济计划的主要内容:整个工业经济计划,包括七个部分,所有一切与生产及建设相关的全部经济内容都包括在内。即:
(1)产品计划:这是全部计划的核心,要先订出这一计划来,才能编制下述一系列的其他计划,它包括产量的技术定额,生产设备的运用情况,产品之种类与质量,按月度及季度的产品数量,和完成产品计划的技术条件。
(2)劳动计划:与完成产品计划首先发生关系的就是劳动计划,不注意组织劳动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想完成产品计划,则是不可想像的,这一计划包括产量劳动定额与人员定额,工人工作时间计划,工资计划,员工的分类与增减情况及员工的福利设施。
(3)原材料供应计划:这是完成产品计划的物质基础,它的内容包括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按期的原材料供应计划,补助材料的需用量,半成品需用量,燃料,电及水的需用量,工具及器具的购置和材料的来源计划。
(4)成本计划:这一计划反映了如何组织劳动,利用生产手段,完成生产任务的实际情况。它的内容包括单位产品所需标准量,原材料及工资的费用,补助材料及燃料水电的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间接费用的分担,直至单位产品的计划成本。
成本计划既为产品计划,劳动计划及原材料供应计划的总体表现,故计划成本之升降,即该企业生产成绩之指标,因之有人把产品计划,劳动计划及原材料供应计划,总称之为生产计划是有其意义的。
(5)产品推销计划:这是一幅推销产品的蓝图,它的内容包括已生产的成品的类别,数量及价格,产销的平衡,按期拨出商品的计划,企业收入及盈余计划等。
(6)基本建设计划:全部国营工业经济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上述有关生产的计划外,就是基本建设计划了。所有能增加生产能力的建设,无论新建恢复,改造及扩充,概包括在基本建设范围之内,这一计划,其内容首先是全部工程项目目录,每一工程的预算,每一工程的详细内容与进度计划,直至直接与间接的员工工资,主要材料与补助材料的需用量和其他间接费用都在计划之列。
(7)财务计划:它是有关生产及基本建设的全盘预算,表明了生产的周转和基本建设投资的收支情况及其成果。通过这一计划来掌握生产周转及基本建设,在经济价值上的两个循环的各自平衡。这计划包括:生产支出,销货收入,生产利益计划,企业流动金的需要及其来源,企业基金支出预算,基本建设投资的来源及按期支出计划,这样来构成财务收支的总计划。
(三)编制国营工业经济计划的方法和步序:首先要说明的是编制计划,不是用洋洋万言的报告书的形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上下有联系的表格来完成的。企业计划是填写在企业用的计划表上,汇交至各专业局,各专业局根据各企业缴来的计划表,研究审定后就填写专业局用计划表,各专业局计划表上缴至部,经部内计划司并会同其他有关各司。研究审定,填写部用综合计划表,这就是部的综合计划了。上缴至中央人民政府,即由中央计划局来编制全国的国营工业经济计划,现在重工业部的情况是:部用的计划表的格式是中央计划局制定发给的,部内各专业局用的计划表格式,则由部计划司根据中央计划局及部的要求而制定,企业用计划表格式,则由部计划司与专业局计划部门,根据重工业部及局的要求而制定。所以编制计划用表格,是由上到下一线穿成,而又是以企业作基础,逐级综合,填写各级用的表,这样编成了各级的计划。
如上所述,企业计划是编制全部计划的基础。每一企业,在制订其计划之先,必须:
第一、建立技术作业规程:企业内部各生产部门,按其设备及作业的要求与正规操作程序及步骤,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所要求之品质规格及数量,在操作过程所应注意格守各项,列为规章。以炼钢厂为例:马丁炉操作规程,必须包括:炉型尺寸,容量,所用耐火材料性质,修筑炉内各部的方法,所需各种原料的性质规格,燃料的性质规格,各岗位操作人员及其职守,热装或冷装原料之入炉时间数量及步骤,配料入炉之时间数量及步序,何时取样,何时出钢及操作上应注意各项,和冷修热修等规定,概载在此规程内。故技术作业规程,对该生产部门,全体人员来说,不但为其共守之生产宪章,且为其业务学习之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可免除在生产竞赛,新纪录运动及创造新定额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向。
第二、通过各种生产指数的核算,来决定技术经济定额:什么叫生产指数?这里所谓指数,不是数学上的指数,也不只是统计学上的指数意义,而是有关生产的一切设备容量,能力,工作时间,生产效率,消耗情况及品质要求等等的计算与比较。生产指数的核算,包括下列各内容:
甲、根据工程学理计算各设备的生产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效率,以此作为最高标准。这就是所谓工程学上的经济指数。
乙、工作时间指数。以机器制造厂为例:全部日历时间要除去机床的修理时间及技工的休假,方为指定工作时间,而指定工作时间内,又须除去机床上工作物之装卸时间,方为正式加工时间,这一系列的计算,其目的在研究如何提高正式加工时间在全部日历时间内所占的百分比。
丙、生产设备的利用指数。即是根据生产设备性能和操作成绩来核算生产效率。譬如炼铁炉(高炉)要计算二十四小时内每炼一吨生铁所需之炉内有效容积,马丁炉则计算其每炼一炉,单位炉底面积之产钢吨数,电力站则计算其在一定时间内之供电度数,机器制造厂之机床,则计算其每单位时间加工工作物的件数。
丁、劳动指数。即是计算每一生产设备,所需操作人员,每一定员在一定质量要求下的产品数量,及整个劳动组织中的机械化程度。
戊、消耗指数。由全部产品的消耗,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消耗,这个消耗是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补充材料,燃料,电力,水,蒸气,人工都在内,并对各车间各生产设备作计算的比较。
己、品质指数。参考产品的国际标准规格,根据国家法定规格,并通过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检定分析,而计算产品质量之高下,及废品所占比率,并作各车间及历史上的计算比较。
根据上述各指数的核算,研究与比较,我们就可决定出技术经济定额来。譬如乙项,我们可得出工时定额,由丙项并参考甲项,我们可得出每一设备之产量技术定额,由丁则可得出每一设备作业所需之人员定额及每人平均产量之产量劳动定额,由戊可得出每一产品之消耗定额,由己可得出每类产品之品质定额。
第三、根据技术经济定额,来编制企业计划:上述各定额之总称为技术经济定额,这是法定标准,各企业决定定额后,须呈报批准。企业计划即依据这些定额来编制。斯大林同志说的好:“没有技术经济定额,就无法进行计划经济”。这一指示,值得我们深刻注意!
(四)监督与检查计划的执行:各级计划部门的工作,不只编制计划,就算了事,还要监督与检查既定计划之执行。要密切注意,群众执行计划中的成绩,困难及波折,作修正计划的根据,并及时将执行情况提出报告,使执行计划各单位,及时获得上级之适当的帮助与奖惩。此外还须将执行计划过程中,先进分子的创造发明及技术改进,随时传播给他们的同业,使他们互相学习,向新纪录及新定额看齐,这样就会使计划引导着生产向最高水平前进,计划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动员群众力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向导。
但是通过什么来督促与检查呢?要由
1、健全的统计制度。
2、定期的巡视制度。
事实上,巡视制度,只能补统计制度之不足,主要是依靠统计制度。所谓健全的统计制度是由企业内各车间里的统计员开始,经过各级计划工作机构内的统计单位,把执行计划的各种活动情况,逐级综合汇编,造表上报,直至部计划司内的统计室。各级统计单位要密切配合着计划工作的需要,按期综合所需数字,并随时提出问题。使各级计划部门面对现实,注意已出现及可能出现的潜在力量,不但督促与检查计划的执行,而且弥补既定计划中之缺陷。
以上所讲的只是国营工业的经济计划。中国经济中除国营工业外,还有为数很大的私营工业,和数量更大的分散的农业生产。对于这些私营经济,尤其是分散的群众生产,要制定像前面那样严密的,完整的经济计划尚不可能。但完全没有计划,任其自由发展,盲目竞争,亦对国计民生大大不利。所以我们必须召开公私企业的各种专业会议来商议初步的生产计划和供销计划,并应加强国营经济的领导并通过合作社和国家资本主义等方式,以加强私营经济的计划性,使他们的一切经济活动亦能符合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开始努力,经验尚不丰富,所以还不可能详细申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