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关于扬长避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05
第5版()
专栏:

  关于扬长避短的几个问题
  刘再兴
扬长避短,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各地的特点条件,正确确定各地区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放上,保证那些优势部门得到优先的发展。这种优势部门,一方面是全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同类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向国家大量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对全国作出贡献;一方面又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头部门,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选准各地区的优势部门,还要正确处理优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重点发展优势部门,是发挥地区优势的关键。但重点发展不是孤立发展,优势部门要充分发挥其所长,更需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
一个地区经济综合体的组成要素,一是地区的优势部门,或者叫作地区专业化部门。这类部门因地而异,有的是钢铁工业,有的是能源,还有的可能是某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加工工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当地特殊有利条件的产物。和全国同类生产相比,它的投资较少,生产成本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即总的经济效果较好。二是与优势部门直接协作配合的生产部门。这类部门因第一类部门的不同而不同。如以钢铁为重点的地区,有一套协作配合的部门;以能源为中心的地区,则有另一套协作配合的部门。这类部门中,有的也可能逐步发展成为新的优势部门。第三类是只具有区内意义的自给性部门,包括各种生产性和社会性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不具有区际意义的各种生产部门。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首先要看该地区的优势部门选得准不准,优势部门在地区经济结构中的位置摆得恰当不恰当,其优势是否得到发挥;其次要看第二类生产部门与第一类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第三类部门中的基础设施部分和第一、二类生产部门的发展是否协调。如果以上几点做好了,就应当说,这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
均衡分布的思想,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他针对当时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大工业过分集中于大城市所带来的种种弊病,提出“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的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后来列宁提出了“普遍高涨”这一概念。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针对当时苏联只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型工业,而忽视发展地方中小型工业,因而不能满足1.4亿人民各种不同的口味和需求的缺陷,提出:“为了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必须使每个区、每个专区、每个省、每个区域、每个民族共和国的生活,即工业生活沸腾起来”。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达到象列宁所说的普遍高涨”。斯大林这个提法总结了苏联的实践经验,继承和发挥了恩格斯、列宁的有关思想。其基本精神是,工业分布不能过分集中于少数大城市,而应当从满足全国人民不同的需要出发,把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央大型工业的同时,地方也注意发挥中小工业的作用。在这里,并没有脱离各地区的特点条件,把工业点平均铺开,而使各地区按照一个模式,平行发展一切工业部门的意思。但这些年来,我们有些同志却把均衡分布的思想,错误地理解为各地区自成体系,自给自足,甚至理解为消灭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差异性,把这种差异性简单地和生产分布的不平衡划等号。这样当然就容易把发挥地区优势与生产的均衡分布绝对对立起来。如果我们正确理解均衡分布的涵义,就可以看出它和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千差万别。各个地区都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只有长处而无短处;也不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只有短处而无长处。因此在经济发展中,都有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你在这些方面“扬长”,在这些方面“沸腾起来”;他在那些方面“扬长”,在那些方面“沸腾起来”;我又在另一些方面“扬长”,在另一些方面“沸腾起来”。这样,从地区来说都扬长了,从全国来说,也就是各地区的经济生活都沸腾起来了。
不仅要扬长避短,还要扬长而能补短。各个地区,有些产品有富裕,需要调出;有些产品不足,需要从外地调进;还有些产品一时不能生产,需要全部由外地供给。只有优势部门的产品,能够按时按量调出去,缺少的东西,能够按时按量调进来,才能做到扬长补短。这里就涉及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价格政策等等问题。
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方便的运输条件,是各地区扬长避短而又能补短的重要前提,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地区优势部门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如果地区内外的运输不便,流通不畅,进出物资周转缓慢,甚至大量积压,就会严重影响优势部门的发展,既难扬其长,又难补其短。
多年来,我们实行的管理体制是:财政上统收统支,物资上统购包销,价格统一规定。生产资料的流通办法非常僵硬,产销不见面,地区之间的产品不能直接交换,互通有无。在这种体制下,地区优势部门的产品每年按计划大量调走了,利润按制度上缴了,但缺少的东西,往往不能按需要调进来。加上价格政策上的一些问题,有些地区优势部门的产品,价格偏低,调出以后,在价值形态上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结果是优势部门即使有所发展,但地方受益甚微,而困难却随之增多,如某些生产生活上的必需物资缺乏,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生产难以发展,地方财政拮据。
扬长而不能补短,迫使地方不惜工本、不计盈亏地去攻短,从而也就难以真正做到扬长避短,这是全国许多地区的生产建设经济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