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邹雅和他的画——看邹雅遗作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05
第8版()
专栏:

  邹雅和他的画
  ——看邹雅遗作展览
  黄苗子
这几年总是隔不了多久,就接到一次追悼会的通知,许多好人都在狂涛骇浪的变化中莫名其妙地死去。邹雅同志的追悼会我来不及参加,我那时还在“四人帮”设下的“缧绁之中”。但直到现在,每次想起邹雅,总觉得他离开今天这个艺术队伍是莫大的一件憾事。我们和邹雅一起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共过事的人,偶尔见面,就常常互相叹息:眼前如果邹雅还在,他能够发挥多么大的力量呀!
一个人死后永远使人怀念,这个人生前当真的就没有白活。这种怀念同那些千篇一律的悼词是不能比拟的。
邹雅是个画家,他又是一个革命者。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踏踏实实地为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可从来不利用共产党员的招牌捞点什么好处。他待人诚恳坦白,绝不搞小动作。在美术出版社,我们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从未见他摆上司架子。他在工作上要求严格,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对自己队伍的人都以同志朋友赤诚相待,因此我们都愿意同邹雅谈心,自由自在地讨论艺术问题。
30年代初,当我们都在上海给漫画杂志投稿时,我就知道邹雅的名字。1938年他到延安参加革命,开始从事版画艺术;抗战8年,他在延安和冀鲁豫边区创作过许多版画、宣传画,他出生入死地以画笔向侵略者反击。解放后,邹雅更加喜爱中国画。他熟悉和热爱他在那里战斗和生活过的太行山脉,他的山水画气魄瑰伟,笔力豪纵,色调明朗,有许多都是他从记忆和速写本中重新整理出来的太行风貌。邹雅的山水画有一个特点篇幅不大,但气势却十分雄伟,这个特点和他长期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性格,不能说没有关系。邹雅平日喜欢看绘画理论,并进行研究。在技法上,他早期受到黄宾虹的影响,用焦墨和干皴结合,即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后来逐渐形成他自己的风格,更着重于色彩和皴染的和谐。有一个阶段,他喜欢把宣纸先揉成一团,然后在画案上略为铺平,就在纸的皱纹上用笔皴擦,使皴染出来的山石增加了岩?的感觉,而皴笔更加变化多样。同时,由于长期从事版画创作,邹雅的中国画也吸收了版画的长处,着重大效果和色彩对比。他的画除了气魄雄厚之外,构图也十分讲究,主次分明,这些都得力于版画的功夫。
邹雅在艺术上有广泛的爱好,他喜欢搜集民间玩具,并且从那里吸收它那朴拙的造型和简单而鲜明的色彩。他把这些民间泥人绘成中国画,形成一种强烈地具有民族和民间情调的作品,使人感到爱不忍释。
最近,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邹雅同志的遗作,是从他在十年浩劫以后还遗留下来的400多幅作品中选出来的。古人论画,常常把“人品”和“画品”相提并论,就是说:画家的品格高尚,他的作品风格自然就高。这个理论不是绝对真理,因为历史上不一定画出好画的都是好人,但是放在邹雅身上,却是恰当的。
不幸的是,1974年4月,邹雅同志带着北京画院的几位画家到阳泉煤矿体验生活,由于意外失事遇难。他仅仅以58岁的年龄就离开了我们,看了他的作品,想到他的为人,就不能不感到痛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