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讲求经济效果 开展可行性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0
第5版()
专栏:工作研究

  讲求经济效果 开展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近年来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在一项工程兴建之前,进行详细、周密、全面的调查研究,从而选出最佳的施工方案。这个调查研究的过程,称为“可行性研究”。
当前,基本建设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济效果不佳,浪费现象严重。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不讲求技术经济效果,不重视可行性研究,却是一个重要因素。
可行性研究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顾名思义,可行性研究就是研究一个工程项目的兴建究竟可行,还是不可行。基本建设的特点之一,是内外协作配合环节多,涉及面广,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大。要想达到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好的效果,建设之前必须对拟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影响建设项目的各项因素进行详细、周密、全面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反复研究建设方案,进行精确计算,预测经济效果,经过反复调整,最后选出最佳方案。这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就叫“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虽因项目性质而异,但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类似的。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进行产品市场调查,预测产品的销售能力,拟定工厂的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对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和公用设施等供应条件的研究;对建厂地区各种条件的研究;对拟采用的生产技术和工程方案的研究;对工厂机构和劳动力来源、人员培训的研究;对工程实施过程的研究;对工厂造价和资金来源的研究等。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应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应否兴建作出正确决定的基础和依据,是保证发挥投资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基本建设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概括起来,它的主要作用是,从技术、经济、商务上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并对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作为筹措资金和银行贷款,开展设计、订货、施工准备等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与各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合同的依据。
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建设一个工程项目之前,亦曾搞过“方案研究”、“建设意见书”、“技术经济分析”等类似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虽然作得比较粗浅,但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可是从1958年以后,这些工作不但没有加以发展完善,反而不搞了。违背客观规律,不讲求经济效果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林彪、“四人帮”鼓吹的唯意志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三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四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之类的严重违反基建程序的错误作法,致使许多项目投资效果很差,甚至建成了也不能正常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浪费。有的项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源条件不清,就盲目上马,仓促兴建,结果是工程建成了没有资源,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或者中途被迫停建、报废;有的项目工艺技术不过关,产品未定型,建成以后不能投产,长期出不了合格产品;有的项目技术落后,消耗过大,产品没有销路,建成后就得改造;有的项目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等不落实,前后左右协作不配套,建成后不能正常生产;有的项目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争原料,争销路,打乱了综合平衡,破坏了计划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有的项目污染问题没有解决,建成后不能投产。这些问题,都与没有做好可行性研究有关。
过去,我们忽视进行可行性研究,许多建设项目吃了不少苦头。例如武钢1米7轧机工程,投资40亿元,前年基本建成后,由于严重缺电,原料、备品供应等不落实,至今不能正常生产,损失很大。某输气管线也是在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动工兴建的,修了近千公里公路,建成了制造大口径钢管厂和其他一些辅助工程,结果由于天然气资源不落实,无气可输,该工程已花投资和积压设备3.5亿元,却不能发挥作用,浪费惊人。3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建设一个工程项目,涉及很多复杂问题,必须事先进行周密的研究,慎重行事,否则,操之过急,盲目建设,就很难避免浪费和失败。为了克服浪费现象,讲求经济效果,开展可行性研究势在必行。
为了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和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综合部门最好联合起来,总结国内外的经验,研究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的办法和审批程序等,制订法令性文件,以保证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在工程建设之前,对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得很不够,往往只从需要和主观愿望出发,缺乏科学依据,结果在设计和建设中常常改变工艺路线,变更建设方案,调整总图,等等。为了改变这种次序颠倒、打乱仗状况,必须改革基本建设程序,将可行性研究列为基本建设前期的首要工作。 董 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