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我国第一座沙生植物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0
第5版()
专栏:甘肃通讯

  我国第一座沙生植物园
在甘肃民勤县,巴丹吉林大沙漠东南缘的荒漠地带,有一座沙生植物园。红柳、黄花矾松、沙打旺等繁花盛开,彩色缤纷,四季长绿的沙冬青、铺地柏,长势正旺。沙拐枣的果实,象淡黄或绛红的绒球,乘风飞扬。白刺果,人称“沙漠里的樱桃”,颜色红润,味道甜酸可口。沙生植物一般株矮叶小,其貌不扬,但汇聚成园,也千姿百态,自有其别具一格的风貌。它在治沙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引人注目。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沙漠和戈壁的面积占120多万平方公里,比现有耕地面积还大。改造沙漠,化害为利,最重要的办法,就是种树种草。解放前,我国对沙生植物的研究,是空白,1974年,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接受国家下达的任务,开始从事沙生、旱生植物引种驯化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研究工作。
当时,“四害”肆虐,极左盛行,从上到下都有人反对建设沙生植物园。什么“脱离群众运动”啦,“方向错了”啦,大帽子满天飞。热心治沙事业的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顶住冷风,没有退却。采集种苗,要深入沙漠腹地,常被晒得脱皮。有时平地整畦忙碌好多天,一场大风就被刮平。栽下的树木也常遭风折沙埋。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的这类困难,也没有拦住他们前进的脚步。经过6年惨淡经营,这座全国首创的沙生植物园已初具规模。
方圆1千多亩的植物园,分引种区、选育区、自然保护区等几部分。搜集来并培育成功的沙生、旱生的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已有100多种。其中从外地引进的有30多种,木蓼等树种已开始在本地区推广,国外引种的西蒙德木、阿尔及利亚沙拐枣、黎巴嫩旱生油瓜等,正在精心培育。许多沙生植物的人工育苗,造林技术,过去没有或很少有人研究过,他们做了大量试验,并有不少突破。有的已应用到大面积造林中了。今年新试验成功的沙葱用种子培育等技术,也有推广价值。他们还进行了沙生植物利用途径的研究工作,如沙蒿榨油、毛条剥麻,效果都比较好。
在理论研究方面,对梭梭等主要沙生植物进行了抗性生理研究,测定了它们的抗旱性指标。这对选择树种、合理灌溉、确定栽种密度有重要作用。
植物园已经成为提供良种的基地。象花棒、梭梭、沙拐枣、霸王,已向外县、外省提供种子或苗木。
植物园里的沙生植物是活标本。张掖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生物系等都曾派人来,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这座沙生植物园,也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英国皇家植物园、美国加州大学植物园都曾来信联系。
沙生植物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成百种沙生、旱生植物需要继续引进。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工作需要加强。还要开展新技术育种,争取创造新的优良品种。现在技术力量、试验研究手段就显得不相适应。最近,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同民勤治沙站签订协议书,决定派科技人员来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和站上科技人员共同进行专题研究。民勤治沙站负责同志寄语记者,呼吁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利用沙生植物园这个基地,协同开展科研工作。
本报记者 郭龙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