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生米刚下锅 刹车犹未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0
第5版()
专栏:

  生米刚下锅 刹车犹未晚
  李智清
8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署名为“东方化工厂筹建处广大职工”来信,信上说建设这个项目“是和中央精神相一致的”,“产品是为美化首都服务的”,“和中央书记处四条建议并不矛盾”。果真如此吗?
东方化工厂主要是个生产油漆中间体的工厂,年产各种丙烯酸酯类3.8万吨,可以生产高级油漆10万吨以上。这是北京市根本用不了的。除本厂有个3万吨的油漆车间以外,原计划丙烯酸还要供应天津、上海等地并向国外出口。
北京市的化工(包括石油化工)工业,从1965年到1978年,总产值已经增长了5倍多。化工厂的数量已经够多的了,分布已经够广的了,污染已经够重的了。许多同志和有关部门早就反对再建化工厂。东方化工厂本来是燕山石化公司为利用丙烯就地加工的一个配套项目,几经周折,由房山搬到了靠近通县县城的张辛庄另起炉灶。对这个方案,有关部门的许多同志也是反对的。只是由于市里领导同志拍板定案才上马的。我认为,在北京市化工工业已有很大比重的情况下,再上这个产品面向全国的化工建设项目,是和中央书记处四条建议精神相违背的。
退一步来说,即使东方化工厂产品全部为北京市所需要,北京需要的工业产品多得很,是不是都要在北京建设新厂来解决呢?来信说燕山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的丙烯白白烧掉了可惜。这个问题早就应当解决,如发展石油液化气来代替烧煤,或扩大聚丙烯的生产代替木材做包装箱等。另外,也可和外地如天津市、河北省搞联合来利用,不是非放在北京通县不可的。
虽然,批准这个项目是在中央四条建议下达以前,但现在工厂刚刚开始建设,生米刚刚下锅,刹车还来得及。当然任何基建项目下马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执行调整方针必然要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要有许多工程下马。现在的小损失正是为了避免将来的大损失。
过去有些部门在争投资争项目中,进口成套项目往往成为重点争夺对象,原因之一是一旦骑上了“洋马”,就不容易下来,可以借用涉外的理由来推拖。涉外的事是需要慎重对待,但并不是一点没有回旋余地的。
中央书记处的四条建议在首都广大群众中得到了热烈拥护。人民日报登的关于《首都要不要再建化工厂?》的文章是从北京市建设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的,真正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意愿,希望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化工部认真考虑群众的意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