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安徽代表顾卓新谈 想方设法把经济搞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1
第3版()
专栏:

安徽代表顾卓新谈
想方设法把经济搞活
顾卓新代表说,安徽1978年大旱,粮食总产仍然达到296亿斤,接近正常年景。1979年获得大丰收,统计数字是322亿斤,实际不少于350亿斤,因为粮食征购达到80亿斤(过去最高年是58亿斤),商品率达23%,上交国家13亿斤,超交了5亿多斤,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今年作物长势极好,本来可以获得更大的丰收,但是因为多年不遇的水灾,小麦和早稻都受到损失。即使这样,如果不再遇到特大灾害,基本上仍可维持去年的水平。凤阳县小麦大丰收,全县40多万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可分450斤,一季解决了全年的口粮问题。全省油菜籽大幅度增长,去年总产4.4亿斤,收购1.9亿斤,今年已收购3.3亿斤,群众还争着卖,收购量比去年增长1.4亿斤,总产可能有5.8亿斤。棉、麻、茶叶、蚕茧可比去年增产。猪、牛、羊和家禽有很大发展。安徽多种经营落后。皖南多种经营占农业总收入的40%,淮北广大地区只占17%,今后决心一手抓农业,一手抓林、牧、副、渔,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顾卓新说,去年安徽拿出1亿元资金投到轻纺工业的挖潜、改造方面,今年开始发挥作用了。上半年,全省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其中重工业增长6.6%,轻工业增长28.5%,开始打破轻工业落后的局面。
顾卓新说,怎样把国民经济搞得更活?这是当前经济建设的中心问题。现在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进一步肃清“左”的流毒,坚决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解决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问题。要从方针政策上发挥优势,保护竞争,推动联合。这两年已经初步打开了局面。安徽是先从农业开始的,从1977年冬就搞了六条政策规定,后来贯彻中央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工业上,去年开始搞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多劳多得,利润分成。今年在流通领域也搞开了,商店直接进货,工厂企业也搞推销,减少流通环节,增加流通渠道。搞了大大小小的贸易货栈,恢复了一批个体工商业户,直至城市的三轮车。银行也开始变化,扩大放款,开展金融业务。安庆市搞投资公司,集合两千多万元零星资金,扶持几百家大小工厂企业。现在中央决心很大,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多种经营方面,应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大发挥优势。滥砍森林、偷鱼炸鱼,说明我们和当地群众对立严重。林业、水产要坚决依靠社、队力量以及个体的积极性,只靠少数国营单位,是不行的。
顾卓新说,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争论问题,主要是如何看待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问题。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目的,改造和调整生产关系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评价一种生产关系或劳动组织形式,应以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本末倒置,老是在生产关系上做文章,而不强调发展生产力。农业生产责任制那一种形式好,主要看效果,凡是能够增产、增收、增贡献的都可以,不要搞“一刀切”。在那些解放三十年来贫穷面貌没有什么变化的地方,生产很落后,群众生活很困难,集体所有制仅仅剩个空壳。这些地方在生产队统一领导下,采取订合同,超奖减赔,搞包产到田,责任到人以及大包干办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在安徽,主要是江淮之间丘陵地区,以及其他长期贫穷落后的地方采用上述办法。在那些生产搞得比较好,集体经济比较巩固的地方,仍然坚持评工记分,定额管理。对各种形式的责任制,都要稳定下来,加强领导,使之完善提高,来个互相竞赛,而不要互相排斥。总之,在当前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不能只允许两种所有制,要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各种人为的行政条条框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