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上海代表胡绳说 经济工作应该越做越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1
第3版()
专栏:

上海代表胡绳说
经济工作应该越做越细
胡绳代表说,国务院的两个报告是实事求是的,鼓舞人心的。我们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生产建设已走上正轨,只要上下一致,发愤努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几年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的工作不断地有进步。但也有些政策、措施的决定,考虑不够周到。例如这一次工资调整,是件好事,但做法不很恰当,各方面的意见很多,至少没有能起到预期的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甚至发生了些消极的效果。其实开始试点时,在基层干部和职工群众中已经对调资的做法提出很多意见,这些意见现在看来,多数是有道理的。但是负责的领导同志没有或者很少考虑这些意见,只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不能做多做少一个样,不能“熬年头”。这些原则固然是对的,但光凭原则办不好事情。如果考虑到大量职工多年未加工资的历史情况和各种实际状况,充分吸收干部和群众的合理的意见,那么做法和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提高若干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当然也是大好事,是非做不可的。但作出这种决定时,对于可能引起的各种影响似乎考虑不够周到,对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也不够及时和得力。中央同志已经指出,如果当时分两步走会是更适当的。这些经验都证明,经济工作应该越做越细,特别在采取一个重大措施时,必须事先充分地研究,考虑到会有哪些连锁反应,会产生什么副作用和流弊,尽可能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旅游方面,似乎也有这种情形。外国人对我们提高价格反映很大。有的外国朋友说,你们这样做是会受到惩罚的。也就是说,不合理的高价会使人们不愿再到中国来旅游。火车票对外国人是另一价格,这是铁道部提出经国务院批准的。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服务,对本国人和对外国人是两种价格,有的对华侨又是一种价格,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值得考虑。还有,外汇兑换券似乎也是仓促决定的,不知道是不是慎重地权衡利弊而作出的决定。实行以来,引起的反响和批评是很强烈的,也没有看到负责方面对此作出有力的答复。(石林代表插话说,两种价格这一条非取消不可。外汇券也非取消不可,规定外国人只能在几个大商店使用外汇券,别的地方不行,大城市还可以,小城市没有外汇商店怎么办?中外两种价格结算,我们外经部苦死了。为执行这一办法花了大量的人力,事情还办不好,来华的外国人意见很大。我来参加人代会时,机关里的同志要我在大会上把这条意见提出来。国务院的工作要改进,大的事情应好好研究,用外汇券这个决定,事先连外事部门都没开过会征求意见,准备工作没做好就匆忙实行,外国人意见很大。罗马尼亚等国想办法把来旅游的外国人带来的钱都赚进,而我们却是层层限制外国人花钱。)
胡绳代表又说,基本建设也要求周到的考虑。北京有个纺织厂,计划修建在靠近饮用水源的地方。事先,有关方面已提出异议,但仍然不改变计划;现在虽然地基已经打好,终于只好停下来了。这还是不顾各种条件而决定基建项目造成损失的较小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不考虑能源供应、原材料供应、运输等条件以及其他种种有关的条件就仓促“上马”,是不行的。如宝钢的确定,至少是不够慎重的。
总之,一个政策和措施的确定,特别与广大人民利益有关的,有长远影响的,一个基建项目的确定,特别是大型项目的,都需要经过反复慎重的考虑和研究,事先考虑得周到一些、细致一些,作出的决定总是会好一些。因此应该多听听有关专家的意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