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江苏代表提出 在宣传工作上要注意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1
第3版()
专栏:

江苏代表提出
在宣传工作上要注意的问题
江苏省代表团在小组讨论中,谈到宣传工作时,大家认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报纸、电台、电视台在宣传党的实现四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城乡各条战线的大好形势,宣传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反映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渤海2号”事故的连续性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宣传效果是好的。同时,代表们对宣传工作也提出了一些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防止片面性。有的代表说,在宣传“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观点时,过分强调了个人发家致富,什么“朝思暮想富起来”,“千方百计富起来”等等,引起了农村中有些地方青壮劳动力的盲目外流,生产队长急得直跺脚,但是管不住,没办法。有些农村干部提出了要不要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富裕之路,还是搞个人发家致富等问题,说被报纸上的宣传搞糊涂了。所以,在宣传和阐述一种观点时,要讲唯物辩证法,讲得全面一点。再如宣传“发展不剥削他人的个体经济”时,在这句话的前面应加上一个限制词,“农村要在完成‘三基本’(基本工、基本肥、基本劳动日)的前提下,发展不剥削他人的个体经济”。有了这个前提,问题就明确了。有的代表说,现在发展不剥削他人的个体经济,到底哪些能搞,哪些不能搞?哪些要鼓励搞,哪些要限制搞?希望在宣传上要认真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正确地加以引导。
二、防止绝对化。有的代表说,在报纸的宣传上有时把话说过头,不留有余地,容易引起副作用。8月份有个报社宣传常州市发展工业生产的经验时,有的地方就把话说绝了,给有关部门添了麻烦。如说现在常州市再也找不到一个闲散劳动力和待业人员了。试想,有4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怎会找不到一个闲散劳动力呢?因为人员是有流动性的,不可能安排到一个不剩,只能说是基本上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报上这样写,给市劳动局带来了工作上的麻烦,这仅是一例。希望报纸、电台、电视台在宣传一个先进单位、一个先进人物时,要掌握分寸,要留有余地。有的代表还提出报纸在刊登批评稿件时,要注意核对事实,出了差错影响不好。
三、防止向“钱”看。有的代表反映,报纸、电台、电视台上的广告宣传,有时篇幅太大,分量过重。不能因为登广告收入大而挤掉新闻版面,占去较多的电视节目时间。应当规定每天刊用广告的篇幅和时间,有一定的比例。有的代表说,职工群众好不容易省吃俭用积聚了三、四百元,买了一台电视机。可是看不到好节目,广告一个接一个,浪费了好多时间,效果不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