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要重视城市用水的管理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1
第5版()
专栏:

要重视城市用水的管理问题
董衍成 陈晓梅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需要。一提到水,许多人都认为它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其实不然,水的存在是一个常数。据计算,地球上总计大约有15亿立方千米的水,其中98%是咸水,可以利用的淡水只有3,050万立方千米。在现代工业用水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如果人们不注意采取有效方法合理用水,不注意水的再生,就有可能发生“水源危机”。因此,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
在我国,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日益发展,城市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地区的缺水现象,已经显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了。据13个城市统计,1972年的供水能力,虽比解放初期增加了9倍,但是每当夏季,水的供应量只能满足需求量的70%,有的城市不得不按人口定量供水,或定时供水,有的工厂被迫停产、减产或搬迁。有不少城市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多者每年下降3、4米,造成地面沉陷,沿海地区的城市则出现海水倒灌,致使水质严重恶化。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我国四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会遇到城市水荒的严重威胁。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不算少,据调查,全国年径流量约26,000多亿立米,居世界第三位,然而,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则低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当前城市用水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状况,不能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相适应。
一、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计划和管理,使水资源受到严重损耗。水资源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要合理地开发使用水资源,必须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可是多年来我国水资源的管理是分散的:地面水由水利部门管理,地下水由地质部门或城市建设部门管理,无论哪个部门都不能全面了解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用水情况,把水统一管起来。因此,工业和城市建设等企业事业的用水基本是自流的,各用水单位都从自己需水的角度出发,任意选择开采地点和开采方式打井取水,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再生能力。以北京市为例。据1976年调查,东郊纺织工业区的2.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采水井就达62眼,平均每平方公里23眼,比正常布井数多一倍多,大大超过了正常开采量。过量的开采使地下水位剧降,打井深度50年代为90米,70年代已深达180多米。单井出水量显著减少,而这又引起各用水单位增打新井,甚至企业之间隔墙打井,各井之间相距太近,互相干扰,形成越多打井单井出水量越少,单井出水量越少,越多打井的恶性循环。这不仅严重地破坏了水资源平衡,也造成开发水资源投资的很大浪费。
由于打井取水不受任何限制,既无行政手段的监督或约束,也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因此,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当计量使用的,不计量;应予回收或循环使用的,不回收不循环;应予节约使用的,不节约,以致形成目前城市用水回收率低,耗水率高,污水率高的严重浪费现象。以耗水率来说,国外每炼一吨钢的耗水量为5吨,我国每炼一吨钢的耗水量却高达70吨左右。我国工业品的单位耗水量约等于外国的两倍,甚至更多。
二、缺乏对水资源再生过程的足够重视,使水资源的消耗与再生处于不平衡状态。水是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通过自己的循环过程不断地复原,这就是水的再生。水资源的不断消耗,要求得到不断的补充或再生。城市水的消耗与再生不平衡,意味着水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在做好水的使用管理(节流)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水的再生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开源)。这主要是使地下水位保持稳定或促使其逐步回升。具体地说,可以采取人工回灌,把城区的降雨和地面的径流或其他水质较好的水源引渗入地下,来补充地下水的亏空。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上海市区1963年以前,每年开采地下水约1亿吨,地面沉陷严重。1963年以后,有关部门制定了地下水管理办法,现在每年抽取地下水约0.14亿吨,人工回灌约0.17亿吨,基本控制了地面沉陷,使地下水位得到控制。目前,不少城市地下水位仍在大幅度下降,然而水的再生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长期拖延下去,恢复原来的地下水位会更加困难,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三、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加剧了水资源的消耗和损坏。城市污水是一项重要的水源,经过综合治理,加以净化和利用,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用水的来源,减轻地下水资源的消耗和城市用水的紧张程度。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地区,污水总量中约有70%以上是工业污水,其中大量是冷却用水和其他水质轻度污染的水,只要稍加处理就可以重复使用。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循环)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有的国家还在城市中铺设了专门供工业循环用水的中水道,效果很好。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重复用水率,一般都达到50—60%以上,预计八十年代可提高到70—8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工业循环用水率是不高的,有的城市虽然可达50—60%,但多数地区只有20—30%,甚至还低些。其实,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我们改革一下目前的管理制度,增加一些循环用水的设施,就可以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据计算,北京地区近期每新建一日立米的城市供水、排水设备所需要的投资约600元。而每建设一日立米的回收使用设备的投资,却只需要20元左右。如果将现在的工业重复用水率提高10%,每年就可回收水一亿立米,节约投资一亿多元,节约电耗7,500万度,价值600万元。可见,增加工业循环用水的投资,要比新建供水设施划算得多。对于这样有利的事,各用水单位是很想干的,问题是我们有些制度规定得不合理,束缚了企业的手脚,限制了群众的积极性。
污水加以处理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反之,如不加以处理利用,就会变宝为害。现代工业用水量日益增多,排出的污水量也日益增多,一个中等以上的城市每年都要排出上亿吨乃至几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入地下,就会使地下水、地面水、土壤、作物和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甚至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危害。
水同四化建设事业有密切关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成倍增长,在质量上也将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地改变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落后状况。
首先,要建立或健全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体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任何改进或改革,都涉及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必须协同一致,彼此配合,才能实现。这就需要有一个在统一的权力机构领导下,各方面紧密协作的科学的城市用水管理体制。建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制,并不是要另建庞大的组织机构,只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加以合理的改革,就可以担负起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能。
其次,水资源的管理不仅要注意采取行政手段,也要注意采取经济手段,不仅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地面水和地下水同油、煤和其他矿藏一样,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因此,对于水资源的使用也要同对其他资源的使用一样,实行必要的行政的和经济的监督或考核。比如,企业事业单位打井取水,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和缴纳资源税,企业事业单位的自备井取水要考核、定量,按用水量收取费用或交税,超过定量的用水应当加倍收费或交税,使企业事业单位把水的消耗视为同电、油、煤等的消耗一样,成为考核其经营活动的一项指标。要在经济上积极支持企业举办企业内部的节水或循环用水设施,在信贷和物资供应上为其提供方便,促使其合理用水,降低消耗,改善经营。同时,也要在企业化基础上举办社会性的联合使用的节水设施,如兴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工业循环用水管道等,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合理用水问题。总之,只有把行政的方法和经济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各用水单位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有效的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制度。
最后,应当相应地制订水资源利用保护法和管理法规,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不受污染和破坏,得到法律的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