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这种做法应该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1
第7版()
专栏:

这种做法应该改变
编者按:美国朋友理查·罗伯逊和加拿大华侨张汉卿的来信,都对我国一些商业单位、服务设施专为外宾开放而不许国内群众进入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这类做法,早就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但是,迄今并未得到改变,在某些地方还有发展的趋势。这样做,有些同志可能是想要更好地接待外宾,有些同志可能是出于本单位工作的考虑。但是,它的效果,它的影响,往往和这些同志的愿望相反。考虑到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看了一些国际友人、华侨的反应,难道不值得有关部门深思吗?
(一)
我是一个对现代中国成就深为钦佩的人,现在向你们写这封信。最近我在中国作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刚刚回到美国。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的生气勃勃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到了2000年,四个现代化一定可以实现。
但是,我必须承认,对外国人的优待,对中国公民的歧视,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我深为不安。我指的是对非中国公民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凭这种外汇兑换券,外国人可以在特殊的旅馆住宿,在特殊的餐馆就餐,在特殊的商店购买东西——所有这些特殊的地方一律不接待中国公民。这种制度使人想起在过去不平等条约时期给予外国人的特权。此外,那些专为外国人设立的特殊的等候室等等,也似乎是不必要的。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这些特殊待遇感到不安。这些特殊待遇会助长、加深优越感和自卑感。
我强烈主张重新考虑这些办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理查·罗伯逊
(二)
《多伦多环球报》载有一篇该报驻北京记者约翰逊发出的报道,赞扬《北京日报》评论员正确地指出媚洋心理之不当。文章报道有一位读者批评天坛公园内举办的手工艺展览只限外国人为对象、不许中国人进场参观的怪现象。
回想半世纪以前,上海英租界外滩花园门口曾立有一面告示牌,禁止“狗与华人”入内,这个故事经过外国书刊的记述,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千千万万的人士所共知,许多西方人并引为自愧。想不到事过半世纪,今天的中国各大城市(不只于上海或北京)划有许多禁地,不许中国人民进出,专供外国人享受。
这种外侨特权的现象,不但在世界各先进国家向不存在,就是独立后的亚非新兴国家也已看不到的。为什么在第三世界国家间被人器重的中国偏偏还保持这种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心理?我们生活在美洲的几十万华侨,无论是教授、律师、公务员、工程师或商业人士,都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勤恳,常常达到很高的水准,我们以属于中华血统为自傲。但看到中国国内出现的怪现象,我们觉得可惜又可叹。
加拿大华侨 张汉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