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上海代表钱信忠说 要控制人口数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2
第4版()
专栏:

上海代表钱信忠说
要控制人口数量
钱信忠代表说,人口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建设。
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了显著降低。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5‰,1979年降到11.7‰,9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了14.25‰,累计少生人口5,600多万。但人口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其现状和特点是:
(一)人口基数大。1979年底全国人口已达九亿七千多万,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出生和净增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1979年一年出生人口1,700多万,净增人口1,1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数。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建国30年来,全国人口净增4.3亿,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0‰。
(三)人口年龄构成轻。据1978年抽样调查推算,我国人口中,15岁以下未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8.6%,16至29岁人口占24.8%,即解放后出生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3.4%。已经和即将进入婚龄、育龄的人口特别多。
(四)人口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人口发展速度超过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
钱信忠代表说,制定我国人口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大力控制人口数量,积极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据有关方面对未来我国人口发展做的多种预测,如果按1978年平均生育水平,即平均生育率为2.3,到本世纪末全国人口近13亿(不包括台湾、港澳;下同)到2080年约为21亿;如果从1985年平均生育率为2,本世纪末全国人口约为12.5亿,2050年将突破15亿;如果从现在起积极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从1985年起做到平均生育率为1.5,到本世纪末总人口约为11.5亿。根据我国人口现状及群众的认识水平,制定长期人口发展规划按平均生育率1.7较为现实。即从现在的生育率2.2逐步下降到1985年的1.7,并维持到2000年。这样,1985年总人口为10.3亿,在2000年内把总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根据这个设想,除少数民族外,全国育龄妇女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比例要占到50%左右,城镇比农村的比例还要高些。这就要求国家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妇终身生育一个孩子,对确有实际困难者,可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第二胎。对于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政策要放宽一些。
钱信忠代表还说,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意义,国家在现阶段的人口政策,及先进人物、先进经验。工、青、妇群众团体,学校和民政部门等都要积极配合,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落实经济政策。国家应对终身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妇给予奖励。在全国没有统一规定前,建议各地总结经验教训,修改充实,使之更符合实际。
(三)加强节育技术指导。卫生部门对县级及县以下社、镇从事节育技术的医务人员组织培养,提高技术水平,保证受术者的安全、健康。卫生部要成立计划生育指导局,国家科委也应设有计划生育专业组,制定年度与长远的科研规划,组织力量提高现有的避孕方法并尽快研究出新的高效、经济、安全、方便的避孕药具。
(四)做好避孕药具的生产、供应工作。当前要解决群众欢迎的长效药、针供应不足和副作用问题,节育措施要以避孕为主,认真提高避孕器具的质量问题。
(五)积极提倡优生,做好妇幼保健及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宣传近亲结婚的害处,开展遗传性疾病的检查和咨询门诊,要加强妇女怀孕期、围产期保健,使畸形、呆傻等低能儿比例降下来。科学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针对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的各种弱点进行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真正做到生得好,生得少,长得好。
(六)从现在起有计划地对老年人实行社会保险。建议各有关部门在看病住院、住宅建设、生活服务设施等方面为无子女照顾的老人提供方便,使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这样,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才有可靠的现实基础。
(七)积极慎重地制定好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涉及到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一定要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和说服教育工作,反对搞脱离群众的强迫命令,或搞强制、惩罚的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