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普及农牧业新知识的好办法——新西兰农业现场日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3
第7版()
专栏:

普及农牧业新知识的好办法
——新西兰农业现场日见闻
中国科协代表团
6月11日,南半球初冬的太阳刚刚升起,中国科协代表团一行在好客的新西兰主人陪同下,来到了北岛汉密尔顿附近的鲁阿古拉参观正在这里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农业科技推广现场日。
负责筹备本届现场日的斯科特先生告诉代表团团长刘述周,鲁阿古拉的农业现场日从1948年开始举办,今年是第三十二届。现场日不同于一般的农业展览会,它的主要宗旨是“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农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际表演”。本届现场日为期两天,第一天举行报告会,第二天进行现场示范表演。展区共设有13个表演、示范点,内容涉及园艺、奶牛、肥料、牧场和作物、牲畜疾病、虫害、养鹿和沼气、教育等等,都是根据本国农牧业发展需要展出的。
在一块草场上,奶牛在用铁丝隔开的长方形围栏里吃牧草。因为电线上通有24伏的电压,牲口不敢超越这段牧场,待这段牧草吃得差不多了再向前赶到另一段牧场上放牧,这就是电围栏分段栏牧法。这种方法可以合理消耗牧草,保证母牛在怀孕和产仔期能吃到丰富的优质牧草。由于方法简便,经济效果显著,全国采用电围栏分段栏牧的牧场面积迅速扩大。
新西兰生产的分段栏牧装置操作简易、成本低,已开始向瑞典、美国等国出口。
近年来,新西兰将捕捉野生鹿改为大批养殖家鹿。鹿肉畅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鹿茸的收入更是可观。现场日组织者根据鹿农的要求,专程从南岛请来了养鹿专家捷鲁博士。中国代表团走近他的展示点时,他正在给一批农户讲解,他说:“家养鹿1—2年即可获得鹿肉,肉质在鹿长到70公斤时最好。养到两年,鹿茸可重0.83公斤,第3年可达1.29公斤,成熟的鹿,鹿茸可达2.33公斤。农户可根据生产目的和市场情况决定屠宰时间,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最使中国来宾感兴趣的还是关于猕猴桃的展示。猕猴桃起源于中国,数十年前引种到新西兰,现在新西兰生产的猕猴桃个大、味美、水份充足,已经实现较高程度的商品化。展览厅里用图表、实物、电影、讲解等方法告诉观众从种植、收获到运输、保存的技术。譬如,保存温度应在摄氏零度至4度之间,不能太高或太低,不能与苹果存于一处,运输时不要用汽车,因为猕猴桃不能接触汽油味。目前猕猴桃在新西兰出口的水果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苹果,不久可能居出口水果的首位。
这件事引起中国客人的许多联想:这种含维生素C比苹果高20倍、比桔子高5倍的“宝果”为什么在我国得不到发展,甚至在有些省份这种果树被大批砍掉?为什么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反倒在别国变成了优势,我们目前却成了弱势?怎样才能使它重新变成我国的优势……
鲁阿古拉是新西兰著名的“鲁阿古拉农业研究中心”所在地,这里又是农牧业最发达的地带,农业现场日选在这里举行可算得天独厚。
研究中心有四个所共有500人,其中科学家100人,技术工和辅助人员各200人。普及农牧业科技知识是该所中心任务之一。斯科特先生在所里的职务是“科学联络官”,实际是负责与公众进行联系、普及科学知识。在现场日期间,有关专题的科技人员亲临宣传、讲解,其中大部是博士、教授、研究员和高级专家,真正起到农业顾问的作用。
在附近的农机现场日上,麦西大学的教授们参加农机比赛的评选,帮助制定比赛条例,起顾问、咨询作用。高年级学生来此实地学习、会见农户,独立评价各种农机设备、采访设计师、用户和销售人员,促进了教学,也帮助了设计人员和用户。
代表团在新西兰访问获得的印象是,科研机构、大中学校都把普及科学作为己任,很少有单独的科普机构。斯科特先生说:我们办现场日开始时主要是为了减少农户来信、来访的压力,因为零星来找我们反而影响研究工作。事实上,由于现场日办好了,压力减少了,普及工作也做好了,研究中心在全国的声誉也大大提高了,达到了三重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