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迈出可喜步伐 四川五个企业试行自负盈亏搞活经济实现增产增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4
第1版()
专栏: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迈出可喜步伐
四川五个企业试行自负盈亏搞活经济实现增产增收
编者按: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明年将在国营企业中全面推开。从今年一月起,四川省经过调查研究和细致的准备工作,选择了五个国营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试点。实践证明,这样做,企业在经营方针、计划安排、产品销售、企业基金支配、工资福利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搞得更灵活了,经济效益显著。上半年,实行自负盈亏的五个企业,以所得税形式上缴国家的利润达2,8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企业净收益778万元,职工奖金也有所增加,真正做到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满意,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四川五个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试点的情况,我们将陆续加以报道,供各地参考。
本报讯 记者范眭报道:四川省五个国营企业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部署,从今年一月起,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扩权新办法试点,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果,从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首批参加自负盈亏的五个试点企业是,四川第一棉纺织印染厂、成都电线厂、重庆印制第三厂、重庆钟表公司、西南电工厂。他们都是自愿参加的。试点前,五个企业经过充分酝酿讨论,省有关部门对他们的情况作了反复地研究和比较,确定建立了三种税:一是按现行办法征收工商税;二是按固定资产原值每月千分之二征收固定资产税(折旧费仍按现行办法提留不变);三是征收所得税。税率确定后,一定三年不变。
根据规定,这五个试点企业在交纳各项税金后,不再上交利润。剩下的收入除支付工资外,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职工集体福利和增加职工个人收入。
四川省这次进行自负盈亏试点,在实践中,已取得可喜的成绩。据统计,今年1至7月,这五个试点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值增长48.8%,利润增长82.7%,上交税金比过去上交的税金和利润总和多48.3%。这不但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且也高于试行增长利润留成和利润全额分成企业的平均水平。
这五个企业运用试点赋予的权力,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打开生产经营局面。专门生产各种漆包线的西南电工厂,根据市场需要,独立自主地编制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建立新产品试验基地,不仅巩固了老用户,而且和全国25个省的442个生产单位签订了销售合同。
这些企业突破过去的许多限制,积极利用自有资金,扩大生产能力;建立产品销售网点,让产品直接和顾客见面,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今年头七个月,这五个企业在完成上交给国家的各项税金和支付工资后,企业净得96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从而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更多的财力。拥有纺纱、织布、印染全套设备的四川第一棉纺织印染厂,技术、设备比较落后,今年这个厂实行以税代利,在上缴“三税”后,利用自有资金和国家贷款,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市场最畅销的宽幅布、的确良、印染布等纺织品,使产品逐步畅销对路,利润迅速增加。
实行自负盈亏,促使企业讲求经济效果。重庆印制第三厂采取由工厂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办法,与农村人民公社和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合资办厂,还与14个单位建立了产品加工协作关系。上半年,这个厂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24%以上,每百元产值占用资金由28.78元降为25.27元。
实行自负盈亏,各企业努力搞好经营管理,实现增产增收,做到国家多收,企业多得,个人多得。企业增加收入后,对职工的各项生活福利设施,住宅建设都作了相应的安排,有的已开始动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