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经过土地改革的华北老区农村绝大部分农民摆脱贫困 各地注意宣传了奖励生产政策,大力组织了合作互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09
第2版()
专栏:

  经过土地改革的华北老区农村绝大部分农民摆脱贫困
各地注意宣传了奖励生产政策,大力组织了合作互助。
【新华社七日讯】早在一九四七年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华北老解放区农村,在经过去年和前年两年的生产运动之后,绝大部分贫农、雇农和中农摆脱贫困,普遍上升。
据河北省平山、阜平、定县、河间、遵化、威县等县所属十个村共一千五百一十七户的调查:土地改革以前的五百九十二户中农中,已有十四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五百五十三户贫农中,已有二十七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三百八十八户上升为中农。另据山西省黎城、路城、平顺等县所属五个村共九百六十四户的调查:一九三九年(土地改革以前)中农全体户数中所占的比例为百分之三十二点三,贫农为百分之四十二点四,雇农为百分之五点四。一九四九年中农的比例数已上升为百分之八十四,成为农村中的绝大多数。又据察哈尔省浑源、山阴、张北、怀来、龙关、延庆等县所属十三个村共一千五百七十一户的调查,也说明同样的情形。十三个村中原有的贫农七百六十七户中,已有五百九十三户升为中农,四户升为富裕中农;五百七十户中农中,已有五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一户上升为富农。
农民逐渐摆脱贫困,是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生产力大踏步地前进,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的结果。据山西省壶关县五个村的调查:一九四九年每亩土地的施肥量已比战前增加了十二担(战前每亩平均施肥量为四十三担);农具的数量已与战前相等。另据该省左权县属丈八村和松树坪村等四个村的调查,现有耕畜已超过了战前。四个村战前共有驴三十三头,现有七十五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六;战前共有牛五十七头,现有九十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八。同时,四个村战前每亩地平均施肥料二十九担,现在平均五十五担,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九。
土地改革后,华北老区农民曾遇到耕畜农具等困难,阻碍着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人民政府给了农民以可能范围内的一切帮助。仅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发放的农业贷款,据不完全的统计为五亿八千二百万元。两年来,农民用政府的贷款买进牲畜、农具的数量是很大的,仅据山西省统计,就增加了耕畜十五万头。今年该省还可能增加耕畜二十五万头。此外政府经过合作社给农民的帮助也很大。去年,华北各地合作社一年内低价供给农民的生产资料(包括种籽、农具、牲畜等)的总值为一亿七百万斤小米。这样,农民克服了困难,使生产力相当迅速地发展起来。但各阶层农民却有以下的几种想法:由贫农上升的新中农认为,“过去人家剥削咱,现在咱也不剥削人。日子过好就行了。”中农想,“不能不劳动,闹的不要掉下来,也不要太突出。”原来的富农则想,“光景能过也就算了。”
两年来,华北农村中也有很少的农民下降了。据前述河北省平山等十县十个村的调查:原有的富裕中农有百分之七点二五下降为中农,原有的中农也有百分之二点四下降为贫农。前述察哈尔省浑源等六个县十三个村的调查:原有的五百七十户中农有十七户下降为贫农。前述山西省黎城等三个县五个村的调查:原有中农下降为贫农的为百分之三点五五,贫农在分得土地后上升而后又下降的占原有贫农数的百分之三点五五。十几年来的日寇和国民党匪军的烧杀抢掠,使农民经不起天灾和某些不幸事件,以及缺乏劳力、耕畜、农具等,是这些很少数的农民下降的主要原因。山西省黎城等三个县五个村下降的三十九户农民中:因疾病、耕畜死亡的有十四户,因没有劳动力的八户,缺乏耕畜农具的有十三户,不善经营的四户。但也有个别的农民,存在着不好好生产的二流子思想。他们等着吃大锅饭,把分到的地和房卖了,妄想等待再分。黎城县洪井村就有两户农民是因此下降的。
依据上述情况,华北各地人民政府在领导农村生产上、除尽力帮助农民外,还注意进行了以下两项工作:第一、反复宣传了政府奖励生产和奖励劳动致富的政策。对于个别农民不愿好好经营生产而妄想靠救济、靠“共”别人勤劳致富之“产”的二流子思想,政府就在农民群众中予以公开批评,说明这样做只有将自己再推上贫困的道路。对于勤劳农民,政府就帮助他们解除发展生产的思想顾虑,并给他们指出改良工具、提高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生产的道路。第二、贯彻了组织起来的政策,在等价、自愿、两利的原则下,用最大的力量组织农民合作互助;使农民们从互助中解决许多生产困难,摆脱贫困,逐步富强起来。对已经不感劳动力和畜力等缺乏的农民,政府就号召他们“参加互助,富了更富”。总之,大力组织合作互助,是土地改革后使农民生活日益富裕、使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繁荣的基本方法,也是农民发展的方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