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用“乙烯利”促进棉桃早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5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用“乙烯利”促进棉桃早熟
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用于晚熟棉田催熟,是我国在70年代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经过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推广,1979年在全国南北棉区十几个省、市应用已达20万亩以上,效果良好,受到欢迎。农业部已把它列为在全国重点示范推广的科技项目。
根据几年来各地的试用结果,采用这项技术主要的好处是可以促进棉花早熟,一般使晚秋桃早吐絮7—10天,减轻低温霜害的损失,变通常的霜后花为霜前花,变无用的冻桃为有效桃。南方无霜害地区,也可以增收优质花。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多收霜前花,还可以提高棉田的单位产量。
正确应用乙烯利催熟技术,经过催熟的棉花纤维长度不降低,色白、有光泽,一般可以提级1~2级。由于增收了优质花,一般每亩可以增加收益十元左右。每亩药费成本约1元。
由于棉花提早成熟,可以早拔棉柴、早腾茬,提早复种下茬作物。经过在浙江、上海、江苏、四川、湖北等两熟棉区以及河南、河北一部分复种棉区应用,一致认为采用化学催熟可以早腾茬,适时复种小麦或油菜,对促进棉、粮、油全面丰收有很大好处。
在夏秋气温较低,铃期积温不足,棉花晚熟,特别是有受霜害危险的年份,应用乙烯利催熟,有抗灾保收的特殊意义。在南方棉区还有减轻下部烂铃的效果。
应用乙烯利催熟的主要对象是晚熟棉田,其中包括:北方特早熟棉区单产较高的棉田;由于间作、套种、复种、迟播、迟发、土肥、秋季阴雨或其它各种原因,因而“秋桃当家的棉田”;单产水平高,秋桃占相当比重的棉田;需要早腾茬,赶种越冬作物的棉田。
对于那些本来可以正常吐絮开裂或单产水平很低的棉田,则不需要应用乙烯利催熟。
正确选定喷药时间是成败的关键。施用过早会使幼铃脱落和叶片过早衰老脱落,并使一部分棉铃因发育不足过早开裂。过晚应用,气温不足,喷药也不起催熟作用。
棉花应用乙烯利催熟,对于多数棉区仍是一项新技术。在催熟增产上,它具有传统农业技术措施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用它必须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应用条件和严格的技术要求。
北京农业大学 李丕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