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安徽代表张劲夫说 要把治淮这件好事继续办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7
第3版()
专栏:

安徽代表张劲夫说
要把治淮这件好事继续办好
张劲夫代表说:我建议国务院重新恢复成立治淮委员会。毛主席他老人家过去号召我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下了很大决心,花了很大力量,给了很多投资。我到淮北去听了一些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回来向国务院万里等领导同志作了汇报。我概括为两句话:“治淮有功,可惜中断”。
治淮,我们是做了不少工作的。淠史杭工程很发挥作用,有些工程配套和克服用水浪费等问题,还要专家们进一步考察研究。淮北搞了很多工程,但涝灾未完全解决。淮河堤是好的,一般情况下可保住淮北平原。经过多年治淮,我们减轻了灾害,但还没有消灭灾害。不下雨就旱,下多了就涝,这种状况还未完全改变,抗灾能力很差,我们改变自然条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比先进的江苏等省还有很大差距。
淮河两岸人口众多,土地总的讲是好的,但现在生产不稳定。50年代初期,在毛主席的关怀下,成立了强有力的机构——治淮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个成绩应当肯定,但后来因各省矛盾多,拉开干了,治淮委员会这个权力机构就不存在了,留下了一个淮委的业务机构。淮河的治理就成了半拉子工程。过去治淮共花了70亿元,估计搞好还需要六十多亿元。治淮涉及到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一亿多人口,改善了自然条件,潜力是很大的。治淮二、三十年,虽有瞎指挥,办了一些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搞了一些无效劳动,但总的讲还是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界首县今年一天下雨一百多毫米,当天就排完了。如果从现在起不受大灾,界首今年还是有可能增产的。凤台县主要依靠群众力量,搞了一个84华里的永辛河,使50万亩耕地保收。这说明继续搞好配套工程,很快就能收到效益。茨淮新河、新汴河,也起了作用。还有辛河、浍河等几条河未治理好。
淮委撤销后,留下的最大问题是上中下游有很多矛盾。上游要尽快把水往下游排泄,而下游的河床腾不出来,河水就向上顶托。安徽处于中游,两头为难。我们没有闸,挡不了水,就受了灾。
我认为应该把治淮这件好事继续办好。建议恢复治淮委员会,国务院有位负责同志挂帅,4个省的负责同志及水利、农业等部负责同志参加,统一领导,上中下游全面考虑,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