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天津代表贝时璋、何炳林等说 要找出科技人员出成果少的原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8
第3版()
专栏:

天津代表贝时璋、何炳林等说
要找出科技人员出成果少的原因
贝时璋代表说:中国人是很勤劳的,手是很巧的,这对发展科学技术很有利。在国外的中国人出了很多成果、很多人才,得诺贝尔奖金的好几个。外国教授都喜欢收中国学生。在我们国内,也出了一些成果,但了不起的成果很少,人才也是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当然有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方面的问题,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许多有成就的科技人才,兼职很多,这个来找,那个来找,研究没法深入下去,一年没有多少时间在第一线搞科研。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很不利。
何炳林代表说:的确象贝老讲的,中国人是很勤劳、手很巧的。在美国的著名大学差不多都有中国人当教授,在各个领域里中国人都有突出的成就。可是一回到国内,就不行了。过去就有人问我:为什么在美国的中国人这么行,而回到国内的中国人就不行?我当时说,现在不能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要犯错误。现在到总结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我建议领导上很好地研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这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争取更多的人回国参加四化建设都是有好处的。
伉铁隽代表说:科研成果为什么出得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人员兼职太多,行政事务太多,占去很多时间,既影响进行科学研究,也影响培养年轻科研人员。减少兼职,减少行政事务,这对很好地发挥老专家在科研上的骨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地方研究所,国家只给办公费,没有科研费,得自己想法抓钱,占去不少精力,这也是需要研究解决的。
曹本熹代表说:外国每个大的企业都有一个发展和科研部,人员一般占整个企业的30%,有的占70%。我们就不是这样,往往一个东西制造出来后,研究就停止了。由于研究工作上不去,生产的发展受的影响很大。如我们从国外引进十几套合成氨和尿素装置,为什么引进这么多?就是因为国内制造的关键设备没有过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