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宣恩县教师为什么纷纷要求调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8
第4版()
专栏:读者推荐

宣恩县教师为什么纷纷要求调走?
编者按:下面摘登的一封信,是湖北省教育局普教处祝泽民同志推荐的,原载于《湖北教育》编辑部编印的《情况反映》第4期上,并附有如下原编者按语:“下面几封控诉信,是鄂西、鄂西北大山区的教师写来的。山区文化基础差,那里的人民是多么希望得到外地的支援。然而,分配去的大专毕业生却有不少人在那里活受罪。如何肃清极左流毒,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能够在这些地方贯彻落实,看来还需做艰苦的工作。”
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鄂西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仅宣恩县就分来大专毕业生128人(不包括工农兵学员)。可是他们没被放在眼里,仅几年,就被调走45人,改行5人,整死3人,犯错误被开除3人。现在剩下的大专毕业生也不安心工作,有的马上要走,有的想方设法找路子走,“申调书”象雪片似地交到各主管部门。地区教育局规定大专毕业生的调离,需经地区教育局批准。但不做过细工作,不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只硬性规定又何济于事?最近,有3名教师不要粮食、户口和工资关系,到外地谋生,当了民办或代课教师。
为什么来宣恩县的大专毕业生留不住呢?是他们翘尾巴吗?不是。有的人尾巴还夹得很紧,到宣恩后被整得九死一生,受了冤屈也不敢讲话。是对山区艰苦生活过不惯吗?也不是。他们有的吃了二十多年包谷、洋芋,早已习惯了。是对山区人民没有感情吗?更不是。他们有的找土家姑娘结了婚,与苗家阿妹成了对。问题是宣恩县不信任、不录用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一旦运动来临,迫害知识分子却很厉害。
宣恩县教育战线有大学生长期打铃、当收发员,领导美其名曰:照顾。有个1957年毕业的本科生,在外地入党,从1969年起宣恩县就踢皮球似地对待此人;他多年申请调回家乡,去年终于调走。宣恩县的某些领导认为知识越多的人越复杂,越不能信任;因之,大学毕业的教师入党难上难。县直三所学校有大专毕业生58人,自1965年至今没有一人入党。大专生成堆的县一中,解放以来,除一女教师入党外,再无他人入党。去年县一中、师范讨论5名教师入党,其中4名大学毕业的教师,一个也未批准。有一位教师从50年代就申请入党,考验到80年代,党支部两次讨论通过,上级就是不批。原因是“该同志表现较好,社会关系复杂,考验考验再说”。这位教师说:“这样无限期考验,我受不了,不如走的好。”果真,这对夫妻于今年携儿带女去香港定居了。
有些大专毕业生,不幻想入党,也不奢求提拔,只要能为人民工作就行了。但事与愿违,来运动就挨整。近几年被整死的大学生有3人,其中2人无任何罪过。粉碎“四人帮”后,有的领导随便动手捆绑吊打教师,一位县委副书记说:“绳子就是拘留证。”会口公社党委书记王坤元打击教师更露骨。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无辜遭囚禁者2人,被打成“反革命”、“黑帮”、“黑爪牙”、“小爬虫”,遭揪斗、劳改、抄家的60人。
黄星星大学毕业来到宣恩,没犯任何错误,仅与同校一女教师的恋爱对象(此人在文革中犯有错误)吃了两顿饭,被活活逼死,冤案至今未平反。
李四新大学毕业分配到宣恩,自愿到高寒艰苦的椿木营工作,立志改变山区文化落后的面貌。1978年,他对公社党委领导揭批“四人帮”不得力,提了一条意见,说“想当初‘批邓反右’何等‘轰轰烈烈’;看这时批‘四人帮’如此冷冷清清”,便被县、社某些领导反诬为“诬蔑大好形势”,缚进看守所,无辜坐了十个月牢。
汤育源于1959年9月自愿来宣恩县一中任教,11月被诬“杀了学校的猪仔”,被开除团籍、公职,1961年下放小学教书;文革中又几经迫害,至今未平反。他忍辱负重,努力工作,16年没请过半天事假。粉碎“四人帮”后,更是加倍工作,为培训教师、学生和给省、地、县整理各种典型材料,冒酷暑严寒,翻山越岭去调查或面授,三年没休一次假。现在他在文教局没岗位,在师范无住房,“提包”办公,到处“流浪”。全家5口人分四处,还倍受歧视,使他无法工作,无奈申请退职。
宣恩县这样对待知识分子,直接影响教学工作,连续三年全县高考成绩是全地区最差的两个县之一。
湖北宣恩县教育局 蒋建华等四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