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披逆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8
第8版()
专栏:

披逆鳞
隋喜文
韩非《说难》上讲,龙的“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同撄,yīng,音英,触犯)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韩非把龙喻为君主,臣下如果犯颜强谏,触怒了皇帝,就会被杀头。这大概是韩非在游说君王时的经验之谈吧。
“批鳞一疏死生轻,万死投荒尚有情。”在中国历史上,也确有不少公忠体国的谏诤之臣,置一死于不顾,敢于批评皇上的过失,触犯“逆鳞”。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表扬魏征,说他“每犯颜敢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魏征赶紧拜谢说:“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而历史上的多数帝王,有“龙鳞”不许犯,臣下直言敢谏,常有丧生灭族之虞。明朝清官海瑞给嘉靖皇帝上疏,“批鳞逆耳,诏下狱”,差一点丧了命,便是一证。当时人朱良知写诗说他:“批鳞直夺比干志,苦节还同孤竹清”。唐武则天时,蒲州司法参军徐有功,也敢批评朝廷,有人写诗赞他是“蹑虎尾而莫惊,触龙鳞而不惧”。
在专制主义的封建时代,皇帝是“真龙天子”,龙颜大怒,臣下就有旦夕祸福。当然,在官贵民贱的时代,有“逆鳞”的不仅是天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大官小吏,在一个地方及单位就是“土皇帝”,也各有“逆鳞”,其部下一旦触犯,也会大触霉头。然而到了今天,由于封建社会的上尊下卑和等级制度的流毒的影响,在革命队伍和我们党内,也有“逆鳞”和“婴鳞”之类现象。林彪、“四人帮”一方面把革命领袖抬到了神仙教主的吓人高度,一方面把封建社会官场中的等级尊卑搬到党内,用来取代革命队伍中的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在党内的政治生活中,在革命队伍中,不能平等待人,他们身上也有“径尺逆鳞”,只爱听恭维奉承话,只能顺着他说,对他百依百顺,他们习惯于颐指气使、一呼百诺,容不得反面意见,“听了颂扬脸上笑,听了批评把脚跳”,哪怕是些微的异己声音,就和被“剥了鳞”一样,立刻火冒三丈,就要“给点颜色看看”,给小鞋穿,甚至“组织处理”。如果韩非见到此情此景,大概又会写出《说难新叹》了!
历史学家周予同在其论著中曾提及历史上“披逆鳞”的事情,因而被诬为“反革命”,张闻天同志对此严正指出:“这是文字狱!”专制主义的流毒和影响至今仍严重存在,就应当允许史学家借古喻今,分析产生“逆鳞”的社会原因,找出铲除的办法。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民主,是影响四化的主要路障,因此,今天要着力肃清封建主义的种种流毒,敢于与它作斗争,使革命队伍中真正确立起新型的平等关系。还是张闻天同志说得好:“要做比干刚强谏死,不做箕子佯狂自全。”这是共产党员特有的高风亮节,也是抖掉封建家长制余毒、发扬无产阶级民主的重要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