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阅读
  • 0回复

井打得越多越好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8
第8版()
专栏:科学漫笔

井打得越多越好吗?
石工
今年又打了多少眼井,总是作为成绩来报道的。然而,实际上并不是井打得越多越好。
打井是为了取水,在一定限度内,井打得多些,水也汲取得多些,但是超过了限度,就会适得其反,而且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水在地下的储藏量是有限的,井泉滔滔不绝,是由于得到降雨、融雪等地面水渗入补充。如果用水量超过了这个补给量,就会使它的“库存”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许多浅井泉源就要枯竭,井越打越深,出水量却越来越少。即使地下水的汲取量还未超过限度,井打得多了,单井出水量也会减少,因为地下的水就只有那么多。
城市是使用地下水的大户,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用水量也有增无已。据说北京市的用水量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一百倍,而这里的现代化建设还不过是刚刚开始,这样大量用水就不得不动用地下水的“库存”。据调查,北京西郊地下水位已比解放初期下降十米左右。
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地面发生沉降就是一个严重的后果,如果是滨海地带,更会引起海水向大陆这边的地下渗入,使这里的地下水咸苦难用。一些名胜风景也会因地下水取用过多受到破坏,如著名的晋祠泉水三股已只剩一股,济南的趵突泉也已不如过去壮观。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因抽取地下水太多而下沉的问题。六十年代,日本东京地区曾达到一年下沉二十四厘米的速度。意大利古城威尼斯更被警告有沉没海中的危险。于是迫使他们采取措施。威尼斯封闭了所有自流井,并引水回灌,据说已见成效,下沉停止。日本限制了地下水用量,1977年东京附近地面下沉已减到十厘米以下。
我们搞建设,应该注意到量的变化与质的关系,认真掌握分寸,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过去这样的教训是不少的,比如认为地刨得越深越好,庄稼种得越密越好,矿藏储量估计得越大越好,机器转动超过安全系数越多越好等等,科学呢,撇到了脑后。今天大规模建设又在展开的时候,历史的教训是不应当忘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