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向“刀斧手”进一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9
第8版()
专栏:

向“刀斧手”进一言
米博华
华君武近作漫画《削尖》,寓意颇深。你看,那位手执利刃削尖者的形象多么可憎,不知多少刚刚出土的新芽,被这种刀斧手砍削掉了。《中国青年报》有篇通讯《两个好姑娘为什么走上绝路》,大抵写的也是这类事儿。两个姑娘自杀的原因可以列数三条、五条、八条……但归结为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因为她们当了模范,出了头,冒点尖,因而受到周围的挑剔和压力。
在我们国家,历来有崇奉“中庸”,希图寻觅“无差别境界”的习惯。周全,当然不全是件坏事。不幸的是,这种心理变成僵化的思想就十分可悲了。倘有谁锐意求新,崭露头角,立刻会招致一些尖刻的批评家“三堂会审”。你一条,我一条,百般挑剔,千般磨难,直搞得你灰溜溜地自甘隐遁方才罢手。挑毛病也许是件很惬意、很轻松的事情。且不说常人,就是孔老夫子这样的“圣人”,他的弟子颜回还能挑几条呢!何况“小人物”,真是难以经得起这种“琢磨”。我想,当今之世,削尖的批评家越少越好,担忧的倒是尖子人才不能成千上万地破土而出。
平心而论,浅薄的批评家固然可悲,但仍不属可恶一类。可恶的是那些削尖成癖的刀斧手。所谓成癖,是指一种低级的卑劣感情——嫉妒。屈居我下,和颜悦色;在我之上,就难免疾首蹙额,少不得抡起板斧横劈竖砍。天津一位工人业余作者,写了几篇小说,受到群众称赞,于是就有人出来挡驾。又是查背景,又是上挂下连,仿佛非将此尖削平方能解恨。依本事而论,这些削尖者实在少才无能。因为无能,见到别人屡屡建功,所以有点忿忿然。话到此,不禁又想起了曹孟德。史称,此人爱才,思贤若渴。不过看到杨修才气过人,心里也有点酸楚,不免起了杀机。这一点,还是孔明更高一筹。来了个庞统,“卧龙对凤雏”,旗鼓相当。孔明以厚礼相待,共谋大业,这度量确实难能可贵。所以,我倒真心想对那些嫉才成性,削尖成癖的刀斧手进一言,还是把眼界放宽阔一点,为了四化的进行,多多行善为好。“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信,你就试试看!
现在,四化大业方兴,文化、教育、科学等各条战线多么需要一大批尖子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毁林容易造林难呵!正因为这样,尖子才愈显珍贵,而削尖的刀斧手才愈显卑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