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戏曲之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9
第8版()
专栏:文化鳞羽

戏曲之首
苏蠡
我国的戏剧,起源于先秦的俳优,但是,作为唱、做、念、舞熔于一炉的戏曲艺术,却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时期,到南宋初年才正式形成。它诞生在东南沿海的浙江永嘉一带,故名“南戏”,也叫“永嘉杂剧”。
南戏的第一个剧目叫《赵贞女蔡二郎》,约产生在宋光宗年间,写蔡伯喈中举后“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故事,明人称为“戏文之首”。
元末,高则诚把它改编为《琵琶记》。由于作者有感于元朝“九儒十丐”的黑暗统治,把出身于士大夫阶层的蔡伯喈改成为好人,并成功地塑造了劳动妇女赵五娘的形象。艺术风格清丽,婉约,标志着南戏的走向成熟。因而,明人也把《琵琶记》称作“南戏之祖”。
清代乾嘉年间,民间艺人又把《琵琶记》改编为《赛琵琶》,将剧中人改名为陈世美和秦香莲。陈世美又成了妄图杀妻灭子的负心者。情节与原作相似,惟加“女审”一出,由秦香莲后堂审陈世美。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劳动妇女要求改变社会地位的愿望。
到了清末民初,秦腔又把它改编成《铡美案》,也叫《秦香莲》。把“女审”改为包公“铡美”,删去了大团圆结局,加强了反抗最高封建统治集团的思想。几乎所有地方戏曲剧种都竞相演出,直到目前还活跃在舞台上。
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秦香莲》历时800年,久演不衰。就因为它在各个历史时代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与愿望。人民性,就是戏曲艺术的生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