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安徽聘请科学家为多产小麦献计 长期分管农业的领导干部听了十分开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1
第1版()
专栏:

安徽聘请科学家为多产小麦献计
长期分管农业的领导干部听了十分开窍
据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 今年秋种前,中共安徽省委打破以往秋种会议只由农委一家开的习惯,特地聘请省内外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农业技术干部到一起,与小麦产区各级领导干部共商主攻小麦、治穷致富的大计。
淮北是安徽省的主要产麦区,又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这里的小麦单产比较低,小麦低产的主要原因是肥料严重不足,化肥供不应求。对此,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小麦专家王腾蛟认为,肥料施得合理,可以节省肥料,缓和这个矛盾。他提出几项用肥少、增产效果好的建议:一、把化肥投放到小麦产量最低的地区,可使增产效果更明显;二、摸清小麦生育规律,把好播种关,适当延长小麦冬前生育期,充分利用光照也可节省肥料。
省科委副主任、农业专家王劲草通过对淮北的实地调查强烈感到,尽快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主攻小麦的重要途径。他建议在目前小麦低产面相当大的情况下,不应再盲目扩大播种面积,而应提高单产,搞多种经营;应减少麦田复种指数,压缩山芋,增加高粱、春玉米等早茬作物和花生、大豆等肥茬作物,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新当选的副省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纪珂,对如何用最少的投资去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改变淮北低产贫穷,主要不是靠大量的投资,而是要充分发挥它本身的优势。一方面小麦严重缺肥,另一方面社员每年烧掉含氮量相当于30万吨化肥的秸秆。淮北盛产煤炭,如果以煤代替秸秆(或大办沼气池),所得肥料比用这些煤所生产的化肥经济效果高得多。
听了科学家们介绍经验,淮北各地那些长期分管农业的领导干部十分开窍,他们说,多少年来空喊主攻小麦、科学种田,今天才算摸到点门道,科学家们讲得既新鲜又实际,只要领会精神因地制宜地去做,今年秋种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