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从国外经验看提倡自学——也谈办活高等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2
第4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从国外经验看提倡自学
——也谈办活高等教育
加拿大温泽大学研究院中国留学生 唐虔
我是1978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的运动生理专业研究生,去年9月国家派我出国留学,现在加拿大温泽大学研究院攻运动生理学硕士学位。自《人民日报》开展“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以来,我一直怀着极大的兴趣注意着这场有益的讨论。在讨论中,不少人强调要广开学路,提倡自学,并就可能的办学方式,提出了不少好建议。其中建议之一,就是各高等院校公开教学要求,建立学分制,校外自学者可以定期参加某一大学的各种考试,在考试通过、获得所需学分之后就发给文凭,承认学历,国家按大学毕业生对待。这个政策也应适用于达到硕士、博士学位水平的自学人员(见6月19日《人民日报》第3版叶斌同志文章:《高等教育完全可以办活》)。我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好。这里我想综合自己看到的加拿大、美国的教育制度,对叶斌同志的建议作一点补充。
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没有机会进大学的人自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是让大家自学然后考试还是不够的。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博士)是学历的证明,要获得学位,不仅要考试及格,还必须要修一定课程,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质量。以加拿大的教育制度来看(美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学校里有两种学生:一种是全学时的在校学生,一种是业余学生。所谓“业余学生”,都是有工作的人利用业余时间去大学里学习,有的念大学,也有的念研究生。这种业余学生,也需要经过报名申请,学校审核批准正式注册,成为该校的学生,与全学时的学生同等待遇。这里的大学,对授予学士学位(大学毕业)的,都规定要修多少门课程,每门课考试通过后才承认学分。在研究院学习,除了修一定数量的课程、拿够学分之外,还要作一篇论文,通过答辩方能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些要求对于全学时的学生和业余学生同样适用,但对全学时学生的学习期限有具体规定,对业余学生的学习期限则没有任何限制。为了方便业余学生,各大学每年暑假都开许多门课,而且很多是在晚上,研究院也有不少是安排在晚上讲课(通常1周只讲课1次,2小时),并可利用假期或周末来学校做实验。
业余学生必须完成与全学时学生同样数量的课程、同样水平的论文才能获得学位,他们的学习年限自然就要长得多了。但一俟拿够了学分,通过了论文,业余学生就可以获得与全学时学生完全一样的学位。公众舆论对业余学生也没有任何轻视,人们只看学位,并不关心你是学了几年拿到学位的。
加拿大教育制度中的这种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光凭自学固然可以达到一定水平。但是,自学的一大弱点就是所得知识常常不如上课听讲得来的扎实,尤其理工科(自然也有不少例外的情况)。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两年前我考取研究生也大半是靠自学,虽然在入学考试时成绩还不错,但毕竟那些知识只是自己看书得来的,没人指导,又无做实验的条件,学的东西不很扎实,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这些弱点在后来的学习中就逐渐暴露出来了。所以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大力提倡自学,但是让自学者仅仅参加考试或仅仅写一篇论文就“考”学位是不够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求自学者在大学里注册为业余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上课,通过考试;念研究生的自学者,除了作论文,也要去上课;通过了考试拿够学分之后,学校就应授予同等学位,承认学历。国家在工作安排上也应与正式毕业生完全同样相待。当然,要做到这些,各高等院校就要作一些必要的调整与改革,为校外的广大自学者创造学习条件,如采用学分制、调整上课时间、假期中专为业余学生开设课程,让业余学生注册、安排考试,等等。这些事情经过努力应该是不难办到的。这样,国家不用花太多的钱,却能多培养出一大批人才,这对国家、对个人、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可否有的大学开始试一试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