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不要只长一只耳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2
第8版()
专栏:

不要只长一只耳朵
解思
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哪个单位里有人向领导提了意见或建议,指出领导的缺点,似乎就被认为大不敬,是出了丑。而有些人就代领导忿忿不平,要领导“给他点颜色看看”。
然而又似乎有一条规律:一个单位的人敢于提建议和意见,又被领导采纳和重视,不用问,这个单位的同志心情舒畅,生气勃勃,上下同心,成绩卓著。
这本是个起码的常识,然而却在十年浩劫之后被弄得若明若暗,若是若非。本来一个单位有人提意见、提建议,实在是这个单位领导者的光荣,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用不着“给点颜色看看”,倒是应当鼓励的。
历史上凡是有点作为的政治家,都懂得“集思广益”、罗致“智囊”的重要;也懂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历史上凡是想在事业上有点作为,想巩固他们的统治,确实也起过进步作用的封建帝王,都把直言者迎为上客,不但不给“颜色”,而且给予尊敬和好处,象汉高祖、汉文帝、光武帝、唐太宗等,颇懂得“君仁则臣直”的道理,并确实听了些意见,能够顺乎历史潮流,做到“长治久安”。
当然,简单类比总不免有些弊病。但是无论怎么说,我们一些担负领导职务的同志,都是共产党员,与那些封建帝王不可同日而语。可是他们之中有的人一听见意见就皱起眉头,一旦有人告状就火冒三丈,实在不光是他自己“出丑”而已。帝王们是些地主的代表,本来是喝农民血的,掌有生杀大权,当不当什么“仁君”,实在是无所谓的事。我们是劳动人民的公仆,听听主人的呼声,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么?口口声声说人民是国家主人,而主人讲点批评意见则主张设法给点颜色看看的,恐怕不免叫人产生他有自命“为民父母”的封建官吏旧意识之嫌。
写到这里,联想起一则故事:1942年延安整风时,那个参加中央总学委的“理论家”康生,违背中央整风精神,搞了个“抢救运动”,把从蒋管区和沦陷区到延安的青年打成“特务”、“红旗党分子”,有的遭围攻,有的遭拘禁。尽管党中央、毛主席很快发觉和纠正了这一错误,但仍使不少同志背上了包袱。1945年春节,中央军委三局同志到枣园向毛主席拜年,毛主席就说:同志们,我这里给那些受了委屈的同志行脱帽礼,向大家赔礼道歉。这件事使大家很受感动。可是,我们有些单位的同志,觉得自己大小算个“长”,尽管有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误,可是别人一指出,竟对“给点颜色看看”的说法颇为欣赏,准备动点小干戈。这样做,才是大出其丑,有害于我们的事业的。有人批评那种听不进批评,不敢承认错误的同志是只长“一只耳朵”,看来,还是要长“两只耳朵”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