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一束带刺的玫瑰——诗集《蒺藜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2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一束带刺的玫瑰
——诗集《蒺藜集》
刘兰芳
在百花园中有娇贵的牡丹、高洁的菊花、嫣红的杜鹃、清香的兰花,也有独特风姿的仙人掌和长刺的玫瑰。
当前,我国亿万人民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应该满腔热情地赞颂,但也存在着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它是前进中的绊脚石,需要开动清道机加以清除。绘画艺术中有漫画,戏剧艺术中有讽刺剧,诗歌园地里少不了讽刺诗。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池北偶、易和元、刘征的讽刺诗集《蒺藜集》便是有声的漫画,带刺的玫瑰,辛辣的大蒜。
讽刺艺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武器。列宁对优秀的讽刺诗是十分赞赏的。他对马雅可夫斯基的《开会迷》作了高度评价:“我不是他的诗才的崇拜者,虽然我完全承认自己在这方面外行。但是从政治和行政的观点来看,我很久没有感到这样愉快了。他在这首诗里尖刻地嘲笑了会议,讥讽了老是开会和不断开会的共产党员。诗写得怎样,我不知道。然而在政治方面,我敢担保这是完全正确的。”
讽刺诗,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对敌人,它象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一切敢于进犯的野兽和小偷,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对人民,它象一把烈火,烧毁一切丑恶的事物和不健康的现象,诸如封建主义影响、官僚主义、铺张浪费、消极懒惰等。它又象一丛蒺藜,卫护着人民的利益、真理和正义,激起人们厌恶它,警惕不再滋长。它也象一股清泉,能擦亮群众的眼睛,激发群众培养新道德观念,提高主人翁感,发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讽刺诗的领域十分广阔,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从国内的社会生活直到国际社会,无不是它的用武之地;从歌谣、格律体到自由体新诗,都是它运用自如的武器。这本集子里还有一些寓言诗,利用动植物的拟人化手法来达到讽刺的目的,也可算讽刺诗的一个品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