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快跑与吃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3
第3版()
专栏:杂谈

快跑与吃饱
康大民
要马跑得快,就要喂得饱、养得好。所谓“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没有优厚得法的养育,真正的千里驹也难以发挥千里之能。
自古以来,堪成大器者,“肚量”都不一般。司马迁面对浩繁的档案材料,尽力通览,飞笔成章,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不朽巨著。这里讲的“肚量”是指人脑这个“加工厂”的加工能力。要一个人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拿出不寻常的成果,就必须为他的“加工厂”供应大量的原材料。比如,千方百计给予进行调查研究、典型考察、科学实验的条件,提供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机会,供应充分的图书资料,放宽必要的内部文件阅读范围,资助个人购置专业书刊的费用,照顾参加有关的专业会议,等等。
当然,不平衡是绝对的。由于环境、经历、社会的培育和个人的努力情况不同,不同的人其头脑加工能力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同样一些资料,有的人就啃不动,消化不了。有的人就不够吃,吃不饱。若只按通常的“食量”供应,也搞“一刀切”,有些人肯定会饿肚子。让那些头脑加工能力强的吃饱喝足,充分开工,那内在的千里之才,自然会外见于众。
要保证吃饱,必须懂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食性”。要分清:是擅长工艺技术还是基础理论?是喜欢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不同的专业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区别“食性”,供其所需,才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这一点,对用人者来说,正是一个难点。不学无术,难有知人之明。以己之庸庸识佼佼者,是很难的。许多知人之所长者,自己也确有其长,即所谓英雄识俊杰。越是饱学博识的领导人,越有识人的慧眼,懂得如何按各人的特长,让他吃饱,日驰千里。为了发现四化所需的更多人才,无疑,要求我们在各行各业充实更多的有学识、有专长、有胆略的领导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