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农业机械化要在东北地区发挥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4
第2版()
专栏:

农业机械化要在东北地区发挥优势
杨立功
如何根据中国的特点搞农业机械化?在近期应当把重点放在哪里?应该在哪里首先发挥优势?这是农机部恢复以来一直在调查研究的问题。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我曾两次和一些同志到东北三省,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了一些材料。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机械化
东北三省地处松辽平原,土地辽阔肥沃,地多人少,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独特优势。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普遍使用农业机械。这里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4 .3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4倍。其中黑龙江省北部边境地区和麦豆产区的31个县,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的耕地多达31亩,吉林省中部21个商品粮基地县,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21亩,分别为全国平均数的近6倍和4倍。许多地方现有劳力对种好现有耕地已深感紧张,耽误农时和耕作粗放的情况相当普遍。每年因劳力、机具不足,不能适时播种、收割,要丢失大量粮食。但同样条件,搞了机械化就是另一种局面。吉林省榆树县以前耕作粗放,亩产很低,总产不稳。耕、耙、播、管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和脱粒扬场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以后,加上推广良种和增施化肥等措施,1979年粮豆平均单产466斤,比全省平均数多131斤;总产18.5亿斤;交售商品粮8.13亿斤。仅是上交的商品粮就接近于社队办机械化前1965年的总产量;每个劳力生产的粮食比全省平均数多1,013斤。可见搞不搞机械化差别甚大。
东北三省还有不少宜农荒原可以开垦。黑龙江现已勘察清楚做出规划的宜农荒原有五千多万亩,有的当年开出来种小麦,亩产200斤,好的达300斤。黑河地区从1974年起,不断地增加农业机械组织开荒,六年来耕地面积由410万亩增加到600万亩,粮食总产量由6亿斤增加到12.7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由1.7亿斤增加到5.1亿斤。根据爱辉县的经验,每投放一台拖拉机和一台联合收割机,就能向国家交售20万斤商品粮。这个县的罕达气生产大队,从1978年开始用机械化开荒种麦,很快就富起来了。现在每人平均耕地51亩,去年种麦1.5万亩,总产336万斤,每人平均生产11,200斤,交售8,225斤,收入分配722元;每个劳动力平均分配2,480元。加上集体积累、家庭副业收入,每人全年平均1,700元。在这些地区,干部群众这样说:“要想富得快,开荒种小麦,拖拉机加康拜(联合收割机)。”
东北地区还有丰富的林、牧、副、渔业资源等待开发。林业除了现有的林区需要精心经营外,还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应该造林的“四旁”比关内要宽广得多。大面积的草原、草坡,目前载畜量很低,也需要建设治理。大面积的淡水水面和相当长的海岸线需要利用起来发展水产。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能够腾出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机械,向这些方面进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辽宁省盖县过去70%的劳力搞粮食生产,30%的劳力搞多种经营。后来搞了机械化,劳力分布倒过来了,多种经营的收入大幅度上升,占总收入的70%。机械化对改变农业的内部结构,改变农村的经济状况,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东北发展农业生产也有其不利条件,即所谓短处。如无霜期只有100天到150天左右,一般一百二、三十天,常因受早霜减产。而要克服这些不利条件,避开短处,其重要条件之一,也还是要搞机械化。有了机械化就可以抢农时,适时播种,躲开早霜。
大量事实说明,在东北发展农业生产,扬长需要机械化,避短也需要机械化。我们现有的农业机械一般说也比较适合在东北地区使用。因此,首先在东北地区搞机械化,就是将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和现有农业机械的优势结合起来。两个优势的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果,为国家提供较多的商品粮,并使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有条件加快
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三省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大中型拖拉机占全国总数的17.8%,其中链轨式拖拉机占全国总数的35.6%,大中型机引农具占全国总数的30%,联合收割机占全国总数的51.9%。机耕面积占耕地的56.5%,比全国平均数高三分之一;机播为33.4%,也比全国高将近三分之一;机收为11.5%,而全国机收比例仅2.6%。三省三千多个公社基本上都建立了农机管理站,各县大都有了培训农机人员的基地,农机队伍已经达到58万多人。各省都涌现了一批农机使用管理工作搞得好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工作的经验。当然,就整个东北的需要来看,仍然是机具少,不配套,分布不平衡,处于“半化不化”的状态。多数地方田间机械作业长期停留在翻、耙、压“老三样”上,还是既离不开机械,也离不开马匹;春季播种、夏季间苗除草、秋季收获还得搞人海战术。群众说是“一个上不去(机械化),三个下不来(劳动力、马匹、生产成本)”。正因为这样,他们强烈要求尽快缩短由“半化不化”到机械化的发展过程。
在东北调查中看到,国产农业机械基本上可以满足东北地区的需要。三省现在使用的农业机械,90%以上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干部群众反映这些机械基本上是合用的,只要能配套成龙,提高质量,农民是欢迎的。我国的农机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东北机械化需要补充的拖拉机和各种机引农具,基本上都能制造,数量能够满足,品种可以补齐,需要改进的在二、三年内能够得到一定的改进。把国产机械与外国进口机械相比,由于机型小,在自动化水平、机械效率、劳动生产率方面确有明显的差距。但是,用国产机械比进口机械投资少,特别是不需要花外汇,而且油料和零配件的供应容易解决,使用和管理都比较适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还有利于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
购买农业机械的资金,以社队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信贷扶持是可以解决的。东北三省过去二十多年来,购买农业机械的资金主要是社队自筹的。以辽宁省为例,到1979年底为止。全省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总值中,社队自筹现金和使用信贷(也属于社队自筹,因为是要偿还的)两项合计占83.9%,也就是说购买农机的钱80%以上是社队自己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情况也大体如此。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队自筹资金的能力和偿还贷款的能力正在不断提高。黑龙江省克山县,1979年农机专项贷款集中投放,重点扶持条件较好的北联公社,帮助这个公社的11个大队一次买齐所需农机具372台,共计投资210万元,社队自筹现金11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由于集中投放机械,一次配套成龙,充分发挥了威力,做到当年化,当年富。同1978年相比,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增加72%;交售的商品粮增加26.7%,超过定购任务两倍;社员人均分配达到219元,增加37.3%;公共积累增加1.2倍。当年还清了100万元农机贷款,还偿还了其他贷款七十多万元。当然,对社队自筹资金的能力也不能估计过高。一般社队自筹能力还比较低,还有一些穷社穷队很需要机械,却没钱买。所以,东北地区要在5年内基本上改变“半化不化”的状态,加快机械化的步伐,集中投放农业机械,国家给予信贷扶持是十分必要的。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发展多种经营天地广阔,潜力很大,只要做好工作,机械化以后腾出的劳动力比较容易安排。辽宁省这两年搞了84个大队的机械化试点,腾出劳动力70,800人,已经安排63,000人,占90%。用这些人从事工副业生产,去年收入一亿多元。吉林省榆树县的富家大队,黑龙江省甘南县的兴十四大队和克山县的黎明大队,把机械化腾出的一半以上的劳动力或劳动日,用于工副业生产,其收入都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均分配水平达到300元以上。当然,劳动力的妥善安排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机械化一开始就要抓紧,就要动脑筋,想办法,多做工作,还要解决好政策问题。农机部门也应当把安排劳动力,发展多种经营作为自己“份内的事”。
东北三省已有一些基本实现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先进县、社、队,它们为实现机械化树立了榜样,趟出了路子。这些先进单位的共同体会是,要花钱少,化得快,效果大;具体做法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把化的重点首先放在农产品商品率高、多种经营潜力大、机械化有一定基础的地区。黑龙江省先化北部麦豆产区和边境地区的31个县,吉林省先化中部21个县,辽宁省先化辽河平原的17个县和辽东半岛的一部分县。就是在这样的地区也不是平推,而是先从基础好,帮一把化得快或底子虽薄但潜力大,扶持一下翻身快的队化起。农机专项贷款也是重点扶持见效快,效果大,有偿还能力的社队。另一条重要经验是,抓住机播这个经济效果最明显的项目,带动其它。吉林省就是这样做的。机播不仅可以提高播种质量,抢农时,避早霜,而且是使用机械中耕、机械除草、机械追肥、机械收获的前提条件。此外,还注意了充分挖掘现有机械的潜力,按照经济合理的机群配置方案,补缺配套,填平补齐。对已有的机具,能改进的改进,能利用的继续利用,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在农机和农艺互相结合的问题上,也做了不少工作。例如辽宁搞了四改:改小垄为大垄,改垄作为平播,改条施农家肥为撒施肥,改小档间作为大档间作或清种,显著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增加了产量。
从以上几方面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东北地区田间作业项目基本实现机械化是完全可能的,国营农场的机械化程度有条件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是,必须看到,即使达到了这个目标,就大部分公社来说,由于农艺改革和生产专业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而机械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与发达国家的全盘机械化水平相比,还会有不少的差距,还是以机为主,机、马、人相结合,还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改良农具并存。不过,有了这个基础,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就一定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机械化,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主要靠东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我们有关部门也要同心协力,各尽其责,给予有力的配合和支持。就农机部门来讲,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提供适合东北地区需要的、成套的农机产品。已经有的,保证质量,满足供应。短线产品,增加生产,优先满足东北地区的需要。缺套产品,要加快研制,尽快地补上去。性能不好的,要抓紧改进和提高。为此,农机科研部门和制造企业,要深入到东北农村去,认真进行实地考察,听取群众意见,研究农艺特点,搞好农机具的改革,实行产销见面,保证配件供应,坚持“三包”,做好各项技术服务工作。
二、农机工业部门的视野必须放宽,除了生产粮食作物所需要的机械产品外,还要努力生产林、牧、副、渔业所需要的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社队企业和农村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机械产品。要面向大农业,面向整个农村,面向全体农民,面向农村市场。要通过提供机械,积极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发展多种经营,改变农村经济结构。
三、协同三省搞好农机管理工作。东北三省要在1985年基本实现田间作业机械化,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还要增加一倍。必须通过调查,从一个大队做起,作出最科学合理的机群配置和机具配套方案,结合区域规划,搞好农机和农艺结合,做好机手和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仅据黑龙江省的计算,每年需要增加新机手4万人,再加上老机手的复训提高,训练任务很重。我们要协同三省健全各级农机训练基地,分期分批地训练机手,轮训管理干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总结推广用经济办法管理农机站的经验,逐步制定各项定额,建立健全各种经济技术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机务人员的积极性,搞好机务管理,节约油料,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抓好典型,不断总结推广化起来富起来的先进经验,推动整个农业机械化工作健康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