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河南日报》发表对豫剧《谎祸》的来稿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4
第5版()
专栏:文艺动态

《河南日报》发表对豫剧《谎祸》的来稿综述
九月四日《河南日报》第三版,发表了《关于豫剧〈谎祸〉的来稿综述》。《综述》说:豫剧《谎祸》演出以后,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关注,他们既充分地肯定了这个戏的优点,也热情地指出了这个戏的不足,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综述》说,许多来稿认为,这个戏“描写的五十年代末期我们工作中‘左’的错误以及在农村造成的严重恶果是完全真实的”,“作者解放思想,说了真话,向新的创作领域进行了探索”。这个戏“批判了主观随意性,批判左倾蛮干、不顾客观条件的形而上学作风,有助于我们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处理歌颂与暴露的关系问题上,这个戏“是有分寸的”,“虽然写的是悲惨的事,但表现的却是一种悲壮的悲。”“给我们的不是悲观、消沉”,而是“使人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谈到这个戏的不足时,《综述》指出:有些来稿认为这出戏“在思想上缺乏深入的发掘”,“把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严重问题仅仅归结为说谎,那吹牛撒谎的根源又何在?剧本没有讲到要害处。”“现在剧本中有揭露,有批判,但也有掩盖、有粉饰”,“戏里写了一个生产队的斗争,好象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和当时的总局势、总思潮联系不紧。”关于剧中的崔书记,一些来稿认为,“把问题的焦点、根子集中到崔书记一个人身上,是不妥当的。”也有的同志认为,“对当时的‘五风’,大多数干部是顶不住的,因此把崔书记当成坏干部就缺乏普遍的意义。”关于悲剧效果问题,一些同志认为,“不能老用泪水和哭来表现悲哀,有时没有眼泪,没有哭声,更使人感到压抑和难受。”一些县、社同志的来信认为,“这个戏一开始就悲,一悲到底,看着不带劲。”谈到戏的结尾,一些同志建议,可以写中央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央检查团来了,要有所作为,要带些救灾物资,表扬好干部,处理坏干部。现在,剧本结尾清不清、混不混的,群众看了不解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