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一夕自由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4
第7版()
专栏:日本通讯

一夕自由谈
本报记者 陈泊微
不久前,记者从东京到M市采访。第二天傍晚,我刚从外面回到旅馆,一位友好人士川先生就邀我去他家谈天。川先生年近70,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已经30年,以前我们并不认识,只是这天早晨才匆匆见过一面,没想到晚上他就邀我去他家作客。殷殷盛情,却之不恭,只好从命了。
来到川先生家时,小客室里已坐上几个人,都是陌生面孔。经过川先生一一介绍,才知道他们都是当地日中友协的领导人和活动家,听说我从东京来到M市,特地相约到川先生家聚会,说是在一起叙谈叙谈。
刚刚落座,好客的东道主就摆出在日本很稀罕的茅台酒以及鲜美的生鱼片、火腿肉之类的下酒菜,杯觞相碰,气氛十分融洽而轻松。在座人士都不止一次访问过我国,对我国风土人情比一般日本人更为了解。因此,话匣子一打开,话题就接二连三地涌了出来。谈话诚恳坦率,无拘无束,少有通常外交场合习见的那种客套话。谈话中涉及的问题,互不连续,却反映出谈话的自然来。
谈话是从我国出版的日文《人民中国》杂志的变化开始,在座的朋友显然都是这家杂志长期的忠实读者。
雄(一位谈话者只用一字代表,以下同):近年来,《人民中国》越来越有意思啦!
井:真的,《人民中国》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哩!
记者(以下简称“记”):是吗?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
雄:要而言之,我们日本人读起来觉得很有味道。实在地、生动地介绍关于中国的知识和各方面的新气象,语言也进步啦,不再是生硬、枯燥的老一套。
川:不错,不错。连细小的地方也开始注意啦,比如最近还使用了一般日本人习惯了的“国民”这个词儿,过去总是“人民”、“人民”。
雄:不过,我对《人民中国》杂志还有一点儿不理解。长时期来,你不管给编辑部去过多少次信,他们却不给个回信,这一点,我们日本人还是不习惯。
井:提起通信,我也有点儿意见。不仅《人民中国》杂志不给读者回信。我们日本人给中国朋友去信,多半是有去无回。日中两国,两个友好伙伴嘛,通信往来,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何况是往中国朋友、熟人那里去信。我听到日本人中间一种说法,也可能是一种猜测,说是在中国,为了节省外汇,限制一般国民往国外寄信。真有这样的事吗?
记:我没有听说过。也许是因为我们有些人在这方面不太认真吧。
井:不能这么说。我认为,中国人并不是处事不认真的民族,只是——,只是通信这件事,多少有点儿奇怪。
雄:的确,不能说中国人不认真。我想起来啦,不久前,我给中国旅游局一位姓龚的朋友寄了封信去,很快得到了他的回信。这不是很认真吗?
井:雄先生提到中国的旅游局,倒使我想起了另一个问题。近来在中国旅行的日本人回来后都说,中国的旅游服务业对外国客人收费偏高,而且与服务的水平也不大相称。我听到有些日本人在议论:用同样的时间,到欧洲去旅行,费用可能比到中国还要省一点儿。
井:为了实现“现代化”,想通过旅游业多赚些外汇,这点我们很理解。不过,我认为,旅游服务业收费实惠一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旅行;如果收费高昂,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总的收入不会增多。
雄:到国外去的日本旅行者中间,为数最多的还是以观光、娱乐为目的的一般游客,政治家和企业人员只占少数。费用太高,一般游客中很多人就可能不去中国,转而选择其他地方了。
井:我想换一个话题。近来去中国的日本旅行者回来以后说,中国国内的社会风气确实在发生某些变化。比如说妇女的服装……
雄: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曾两次访问过中国,看到中国的妇女们都穿一种式样的衣服,总觉得这不自然。听说近年来有了一点变化,妇女穿着比较讲究一点了。
井:我觉得,中国妇女服装保持朴素,是个好事。讲究穿着,没有什么好处……
(记者按:看来这位井先生有些担心中国社会风气的变化)。
里:我不同意你这个意见。千千万万人的服装都是一式一样,这并不等于朴素。不论哪国妇女都喜欢穿着美一点嘛!
雄:让我这个医生说句爽快的话吧!男女相爱,妇女爱穿漂亮衣服,这是人的本性。男女恋爱有自由,妇女穿衣服,也有她们的自由,政治不应该去强行压抑这种自由。
井:(对记者)我们都是中国的老朋友,关心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说起话来就不大客气,请不要介意才好!
记:今晚上大家一见如故,畅抒己见,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交谈,正反映了老朋友的特点。可惜时间不够了,不然的话,我还想更多地听听朋友们的意见。
回旅馆的途中我在想:这“一夕自由谈”说明,那些长期为日中友好而努力的日本朋友对中国今天的改革和变化,是多么敏感地关心着,观察着。他们为我们取得的进步高兴,也为我们某些事情没有办好而有所批评。国内的人们听听这些国外老朋友的不加虚饰的谈论和善意的批评,该是不无裨益的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