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节约石油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5
第2版()
专栏:

节约石油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石油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又是国防必需的战略物资。
我国石油产量在近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增长。但很多部门在使用上又极不合理,浪费很大。这个问题一定要认真解决。
节约石油的潜力很大。据估计,我国每年作燃料烧掉的石油,约占原油年产总量的30—40%。从1968年到1978年这10年累计,我国共生产原油六亿三千多万吨,而烧掉的则有二亿三千多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34.36%。
有很多油烧掉是不合理的。1979年计划安排的全国烧油单位2,011户,年烧油量3,475万吨,其中属于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需要烧油的只有917万吨,例如玻璃、陶瓷行业需要烧油,只占全国烧油量的26.4%,不应该烧油而烧的则占72.2%。换句话说,每年被烧掉的这二千多万吨油是完全不应该的。
再从成品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的消耗情况来看,我国技术设备落后,机具管理不善,耗油高、效率低、浪费大。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以汽车耗油为例,上海牌小轿车与同类型的日本“丰田”相比,上海牌一辆车的耗油量,可供日本“丰田”两辆车使用,而且“丰田”车的速度还快。润滑油的实际消耗也高。据石油化工科研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国平均每辆汽车年均消耗机油(即润滑油)为150~200公斤,而美国、日本只需25~30公斤,相差五、六倍。
造成我国石油大量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
一,能源政策多变,一忽儿烧煤改烧油,一忽儿烧油改烧煤,给国家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很大损失。在我国大庆油田大量出油之后,在60年代末提出:“煤、油、气并举,加快油、气发展”的方针,并要求京、津、沪三大城市用石油将工业用煤顶下来。许多原来烧煤的发电厂,陆续改为烧油。到1973年,年烧油量已占年产原油总量的40%以上。后来,石油增长率减缓,到1977年又决定把烧油的电厂和锅炉再改回烧煤,而原来烧煤的那些设备大部分已没有了,国家又拿出大量投资再来重建。
二,计划安排不当。基建计划新上建设项目大量采用烧油的生产设备。1973年以后,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设备和其他一些技术设备,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和燃料的。由于油、气供应紧张,有的厂建成后,长期不能投产。原来计划从四川输送天然气到武汉、南京、上海,国家计划投资几十亿元,管道已修了一半,因气源不足,这条上千里的大型输气管道工程只好停下来。
三,管理不善。我国的大部分厂矿企业和机关团体,对大量耗用石油的车辆、机具设备,在使用中耗油无定额,领油无制度,用油无计量,浪费无人管。只要我们加强管理,杜绝浪费,压缩不合理烧油,一年节约几百万吨石油是完全可能的。
节约石油的途径是很多的,主要应该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石油的统管工作。通过统购统销进行合理分配,做到计划用油、合理用油、节约用油。自从1977年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石油产品统购、统配、定量供应试行办法》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成品油的供应,不仅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挤出了部分油料支援出口,同时商业库存还有所增加。1979年交通部门客货汽车比1978年增长14.3%,大中型拖拉机增长66.7%,而油料销售量1979年比1978年只增长3.8%,全国1979年共节约成品油82万吨,商业库存1979年末比年初增加5.2%。去年成品油出口303万吨,比1978年增长40%,对换取外汇,促进四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1980年国家要求节约石油10%(包括成品油和燃料油),其中成品油要求1980年在1979年实际供应量的基础上,压缩300万吨。要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做好成品油的分配和供应工作,这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成品油的统购统销定量供应办法。
第二,节约石油必须采取经济办法,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必须在价格政策、奖励办法等方针、政策、制度、办法上多采取些措施。现在,我国原油、重油的价格比国际市场的价格低50%。由于片面强调“支农”,供应给农业用的柴油价格,每公斤只有1角4分,比缺柴地区一市斤劈柴的价格还要便宜。因此,造成农村供销社负责供应拖拉机用的柴油和供应民用点灯用的煤油,有不小的一部分被群众购去用来烧水做饭了。这是个极大的浪费。价格是调整供需矛盾,控制消耗,促进生产的一种手段或经济杠杆。我们应当很好运用这种杠杆。
第三,对石油单耗太高、浪费太大的落后技术设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其更新换代或淘汰。有些新出厂的产品或配件,如耗油高、效能低、技术落后的,应当从设计和生产上采取措施,限期提高、改进技术条件。据了解,从今年年初以来,全国已封存了12万多辆20—30年代的老汽车,停、压供应汽油,令其停止使用,淘汰更新,这是完全必要的。
用油技术设备的制造,必须保证设计标准的质量性能。粗制滥造,达不到设计标准,质量低,性能差,必然造成燃料的大量浪费。例如,解放牌汽车231A2G型化油器,还是苏联40年代的技术,耗油高,效能低。这种汽车耗油高是与化油器直接有关,化油器是一种易损部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很少,多年来,社会上供不应求。因此,全国各地约有六、七十个普通机械厂采用长春汽车厂的解放牌图纸,制造这个部件。由于这些厂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差,或粗制滥造,达不到长春汽车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化油器的耗油量有的相差一、两倍,这又造成了石油更大的浪费。近几年来,一机部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这些小厂进行整顿,一些技术条件太差,产品质量太次,耗油量过高的,令其停产转产。同时,要求第一汽车厂要多生产一些这种部件,向社会供应。第一汽车厂生产的化油器在设计上也有所改进和提高。一机部的这些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对汽车运输业务实行统一管理,以减少汽车空驶和同种物资相向倒运。据各地区交通部门反映,近几年来,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载重汽车增加较多,目前全国拥有的100多万辆载重(货运)汽车,交通部门只占30%左右,其余70%左右都分散在各厂矿企业和事业单位。自从实行超产奖和企业利润留成以后,各厂矿企业为了多增加收入,利用本企业汽车多余的运输能力到社会上去招揽生意。原来交通运输部门一辆车可以运完的货物,现在用三、四辆车运,致使交通运输部门的货运汽车里程利用率降低,空驶增多,油料的单耗上升。北京市反映:在社会车辆挤入运输市场后,交通局货运汽车的里程利用率由1978年的55.78%,降到1979年的54.65%,今年一季度又降到52.2%,其中空载占行程公里的比重由44.2%,升高到48.5%(一般空载不得超过25%)。由于里程利用率下降,单位耗油从1978年的7.8公升,今年一季度上升为8.3公升。
第五,要开展以降低油耗、提高效率为中心的群众性的节约石油活动。在这方面,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山西省原平县汽车运输公司的职工,运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优选法”改革解放牌汽车231A2G型化油器的二重喉管为三重喉管。汽车换装上这种“三重喉管”,一般可节约汽油15—20%。地质部门的五四三厂汽车队职工创造的“九孔片强化喉管”(又简称九孔片),比原来解放牌汽车用的标准喉管(即231A2G型化油器)节约汽油15%以上。如果全国社会上拥有的一百多万辆载重汽车都能采用这种装置,以每年载重汽车用油500万吨计,一年即可节约汽油75万吨。这些由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挖潜、革新、改造的经验,应当大力推广。刘梦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