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一位老林学家的呼声——访北京林学会理事长范济洲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5
第2版()
专栏:

一位老林学家的呼声
——访北京林学会理事长范济洲教授
“世界上大多数文明国家,都为自己的国土披上了绿色的服装。有的国家的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北京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2%,山区的绿化覆盖率只有7.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我国全国平均水平。”这是著名林学家范济洲教授对记者说的。他认为,这是过去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也是今天北京建设方针偏重经济,经济中又偏重工业,搞了不少“喧宾夺主”的建设的结果。
67岁的范教授青年时代起就从事林学工作。他曾去过我国许多森林区,到过几个国家学习和考察。他感到自己有义务、有责任为改变首都的自然环境大声疾呼。他说,站在八达岭极目远眺,一片荒山秃岭,只不过脚底下有几点绿。一些外宾一下飞机就奇怪地问:“你们为什么不在山区多植树造林呢?”我们无言对答。目前北京烟囱林立,“黄龙”飞舞,污水横流,哪里象一个文明国家的首都?
范教授一再表示,他不是反对发展工业、算经济账。而是反对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北京现在的穷山恶水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和个体经济造成的恶果,是一笔老账。现在不要旧账未了又添新账。从现在起,首都自然环境的建设应当摆上议事日程,列入经济计划了。工业设备,可以进口,生态环境是不能进口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不关心人民的生活,不能不关心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保护。
谈到关于是否在张辛庄建设东方化工厂的争论,范教授说:“这实际上也是一场顾眼前还是顾长远的思想认识上的争论。筹建一个工厂是不容易的,从领导到工人都花费了心血,他们有些‘舍不得’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市领导考虑问题,就要高瞻远瞩。”他认为北京的建设方向要从两个方面当机立断,一是坚决限制重工业、化学工业继续在北京扩建,二是努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力争在短期内从远山到近山,城里城外,河流两岸全部绿化起来。他主张,在张辛庄的沙滩荒地上,不是造一个化工厂,而是植树造林。他说,在距张辛庄不远的地方,就有个潮白河林场,从1960年开始固沙造林,现在已经把大片的沙滩改造成了良田。如果北京的河流两岸都这样搞,不但能涵养和净化水源,保护农田,而且对改变首都的小气候、美化环境也是有帮助的。范教授诙谐地说:“据说东方化工厂是生产北京急需的油漆染料的。实际上北京急需的是绿色。我们要用绿色植被来装饰首都,但可不要用绿色的油漆染料来涂抹首都呀!”他拿出地图,指给记者看,在北京2,600万亩的土地上,已经摆上了许多傻大黑粗的大企业,如果在张辛庄再建一个化工厂,这样从房山石化总厂到石景山、到张辛庄,就用污染把北京城区包围了。
范教授认为,要改变北京的自然环境,条件是相当优越的。第一有山有水。第二,北京名胜古迹多。第三林业部、林业科学院等许多研究单位都在北京,专家和技术力量雄厚。他呼吁,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贯彻中央书记处的四项建议。
本报记者 王钟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