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市场》报就邮政编码问题发表社论 一家不便万家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6
第3版()
专栏:

《市场》报就邮政编码问题发表社论
一家不便万家难
本报讯 9月25日出版的《市场》第24号,就邮电部从7月1日起实行的邮政编码问题,刊登了三篇报道和读者来信,并发表了题为《一家不便万家难》的社论。社论说,实行邮政编码,是为人民办了好事,还是办了坏事?是方便了群众,还是增加了群众负担?且看群众和邮政职工的评论。
社论接着说,本报第23号,从一批读者来信中,选登了几封。以后,又接到更多的读者来信。那么多读者,没有一个是赞成邮政编码的。大家众口一词,说邮政编码是一家方便万家难。一个省的邮政编码簿,每本2元上下。集齐29个省市的编码簿,厚如一部辞海。写一封信,上邮局翻一次“辞海”。没有邮局的乡村和山区,还得专程跑趟远路。有的地方查一次号,还收费二分。千家万户,谁不写信?谁不为查这邮政编码而挠头?邮政职工表示:一家方便万家难,应改一字,叫做一家不便万家难。邮电部门不具备机械分拣的条件,信件还得由人工分拣。分拣员一天不知要翻多少次“辞海”。邮递员也为大量增加的疑难信件而忙个不迭。邮政编码不是为他们省了事,而是增添了麻烦。
社论最后说,30年的教训:凡是关系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改革,都要先试验后推广。邮政编码关系到全国的每家每户,邮电部门连机械分拣的科研阶段还没有结束,就全面铺开,遍地开花,他们不听人民群众的强烈批评,连邮政职工的不同意见也置若罔闻。没有条件,却要提前机械化;人民群众不需要,不愿干,却要硬性推广,强行实施;实是拿人民的邮政事业开玩笑。这种为化而化,不正是“为生产而生产”的证明吗?现在,人民要求刹车、下马,邮电部门的决策者,你们打算怎么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