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改革我国现行干部制度的一种尝试 社会科学院招考录取五百多名研究人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6
第4版()
专栏:

改革我国现行干部制度的一种尝试
社会科学院招考录取五百多名研究人员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所)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审查论文、学术答辩,录取了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39名,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实习员519名。现在,这一工作已经结束。
在全国范围内招考研究人员,这是全国解放后的第一次。它是我国现行干部制度改革中的一种尝试。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各种研究人员都是由人事部门统一分配和安排的。为了加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促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打破这种传统的做法,不拘一格地公开在社会上招考研究人员。
去年12月3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全国招考研究人员的消息。从那时以后,全国各地有四千三百多人报考,其中报考研究员、副研究员的有六百多人。报考的学科有25个,共198个专业。对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实习员的考试,主要是通过笔试考核业务水平;对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则进行了学术答辩,考核其学术水平和研究工作能力。
这次录取的研究人员,绝大多数是中年青年,他们当中,7.9%是留学生或研究生,84%以上是大学毕业、肄业,也有一些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高中生,经过刻苦自学而被录取的。被录取的研究人员中,有许多人已经出版了专著,或发表过论文,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受到专家、学者的注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研究所以及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都很重视这次招考研究人员的工作。他们亲自审查学术论文,指导或主持答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家许涤新,历史学家侯外庐,语言学家吕叔湘等亲自指导答辩。骆耕漠、薛宝鼎、白寿彝、余冠英、翁独健、吴泽霖、费孝通等教授亲自执辩。
中国社会科学院招考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录取的研究人员情况时提出,希望被录取研究人员的单位,支持这一工作,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输送人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