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6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教训
吴明瑜 胡 平
对于“渤海2号”事故,报刊上谈到了许多方面的教训。我们认为,还有一个严重教训不应当忽视。这就是从“渤海2号”事故中暴露出来的我国干部结构的缺陷和人事制度上的弊端。
在公审事故直接责任者的法庭上,审判员与被告之间的两段对白足以发人深思。
一段是审判员与被告、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马骥祥的对话。
审判员问:你在局长碰头会上,听了拖航会议的错误决定,有什么表示?
被告答:我当时听不清楚,什么也没有说。
问:你对海上作业懂不懂?
答:我来局一年零四个月,海上作业的先进技术,我一点没有掌握,连技术名词都听不懂。机器设备我都没有见过。我没有去学,也没有人向我讲过。
另一段是审判员与被告、海洋石油勘探局主管海上石油钻井的副局长王兆诸的对话。
审判员问:你知道“渤海2号”钻井船说明书和稳性计算书的有关规定吗?
被告答:我原来只知道有钻井操作说明书。《总的使用说明书》和《稳性计算书》我是翻船以后才知道的。
问:你知道不知道“渤海2号”队长刘学打来电报,提出了卸载、捞潜水泵、三条船拖航的正确建议?
答:知道。我没有认真考虑。
海上石油勘探是一种高度现代化的新工业,技术操作复杂,难度高,危险性大,需要有高效率的严格的科学管理。但是,石油部的领导却把这样两个连技术名词都听不懂、对钻井船使用说明书也不愿看的人派去担任正副局长,掌握海洋石油勘探局一万多职工和几十亿国家资产的命运。这岂不是拿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当儿戏?这是何等令人震惊和不能容忍的事情。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把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管理经验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可是,有些单位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对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至今抱着种种偏见,对中央的方针不执行,致使改变干部结构的工作迟迟不能落实。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次以渎职罪受审的正副局长,只有小学和相当于初中的文化程度,而他们都是不久前才被任命为这个局的正副局长的。这里,人们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石油部的领导为什么要任命这样的人来领导这样重要的、需要高度现代化技术操作的单位呢?难道在石油部里就找不出真正懂行而又有领导能力的人来担任这种职务吗?究竟石油部领导人选拔干部的标准是什么呢?当然,他们是有自己的用人标准的。据石油部群众的揭发,该部某些领导人一贯喜欢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凡是他们认为“听话”、“紧跟”的人,即使没有能力和专业知识,也是“好干部”,可以步步高升。正是在他们这种错误的用人方针下,才产生了象海洋石油勘探局这样的不称职的领导人。也只有在这样的不称职的领导人当权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那样多的大小事故。现在,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受到法律制裁,但是,那些任命他们的人,难道就没有责任吗?这样的用人方针,既害了国家,也坑害了这些干部本身。
我们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落后,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才缺乏,以致在干部结构上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的缺陷。这固然是客观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我们国家已经解放三十多年,难道就没有条件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吗?事实上,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只要认真对待,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得好一些的。三十年来,我们已经培养出几百万大专学校毕业生。与此同时,大批坚持自修和经过长期实践锻炼的人才,也成长起来,成为精通本职业务的专家。从这样一些具有相当文化程度和专门知识的人才中,我们完全可以选拔出大批合格的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来。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积极地、满腔热忱地去识别人才,选拔人才,重用人才,而不是去压制人才和打击人才。
把既不懂行,又不肯学习,只知“听话”、“紧跟”的人选拔来当领导,这不仅是石油部一个单位独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许多部门、许多地方都有,甚至司空见惯。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外行领导内行”这个口号的直接恶果。正是在这个口号的影响下,上述我国干部结构上的严重缺陷才长期得不到补救,甚至一度更加恶化。我国建设事业中的事故所以层出不穷,不能不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令人痛心的是,这些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长期来从未引起真正的重视,而是在所谓“政治挂帅”、“算政治帐”、“交学费”一类堂而皇之、似是而非的借口下被掩盖过去了。这次“渤海2号”事件如果不是死人太多,民愤太大,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注和干预,同样可以被某些人一手遮天,偷梁换柱,把罪行当作功劳来吹嘘的。
领导必须是内行,这是普通的常识,也是为亿万群众的社会实践所证明了的。“外行领导内行”的说法,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理论上错误、实践上有害的口号。这是一个给官僚主义、渎职行为撑腰打气,对专家内行进行压制的口号。实行这样的口号,必然的结果是内行受气,外行神气,瞎指挥有理,使国家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渤海2号”事件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外行领导内行”是要死人的。现在应该是彻底抛弃这种口号的时候了。我们各条战线都应该毫不迟疑地把那些不愿学习、永远甘当“外行”的官僚主义者或严重不称职的人,从各级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而把那些具有真才实学和领导能力的内行专家,大胆地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我们许多老同志,曾经为革命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其中不少同志在转入和平建设以后,结合工作需要,钻研科学技术,钻研本门业务,努力学习新本领,已经成为本行业的内行专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领导骨干。他们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但是,确实也有一些老同志,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任务。他们在过去战争年代,可能是优秀的指挥员,可能指挥过一个团,一个师,甚至一个军。但是,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长征中,他们很难领导好一个工厂,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管理局。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应该对这些老同志苛求,认为他们既然过去能指挥打仗,今天就应该会领导生产。我们的人事部门也不应该因为他们有较高的行政级别,就必须分配他们担任经济建设方面的某种实际领导职务。列宁说:“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有特殊的本领。有的人可以当一个最有能力的革命家和鼓动家,但完全不适合作一个管理人员。凡是熟悉实际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具备的条件。”列宁的这些话应当成为我们任命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准则。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一个在历史上流传很广的故事。这对于我们今天同渎职行为作斗争,也颇有些教益。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斩了马谡,却又失声痛哭。别人问他:既杀之,何又哭之?他说,他并非是哭马谡,而是哭自己用人不当,对不起先帝刘备。因为刘备临终时曾告诉过他:马谡为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而他却没有知人之明,在关键时刻错用了人,造成严重后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犯了“渎职之罪”。但诸葛亮并没有文过饰非,而是上“自贬疏”,请求给自己连贬三级的处分。诸葛亮是封建时代的宰相,尚且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从已有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们的某些领导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难道不应该从中学习到一点什么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