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步履艰难的欧安会预备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6
第7版()
专栏:新闻综述

步履艰难的欧安会预备会
张允文
欧安会第二次续会的预备会于9月9日在马德里开幕。这次预备会是为11月11日要在马德里举行的欧安会续会作准备的,主要安排11日会议的议程和讨论规则。
召开马德里续会的决定是在1977年—1978年贝尔格莱德欧安会续会上作出的。
去年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一些国家曾经想用延期举行马德里会议来“惩罚莫斯科”。后来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认为,苏联侵略阿富汗是对“欧安会”最后文件的违反,应当在欧安会上受到追究,同意如期举行会议。停顿了4个多月的筹备工作又重新继续进行。
东道国西班牙为准备这个预备会议,事先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有关方面进行了多次磋商。据说,有人曾力求在预备会上不提出实质性的问题,以免影响正式会议的召开。既然预备会只为正式会议规定一个议程、时间表和议事规则,这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任务。但是,会议的进程依然是步履艰难。
会议进行了3天,好容易根据匈牙利代表团的建议就马德里会议的名称达成了一项协议。这是一个累赘的名称:“在最后文件关于会议连续性的决定的基础上举行的欧安会参加国代表的1980年马德里会议”。
接着会议开始对马德里续会议程作一般性辩论。直到9月15日,各国代表团还未提出有关议程的正式建议,可是却出现了“程序僵局”,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主张要检查苏联违反欧安会最后文件精神的情况。苏联则通过报刊责骂西方想故意挑起争论,声称苏联准备反击。双方分歧的焦点在于:西方国家要求会议基本上采用贝尔格莱德会议规定辩论规则的文件,即所谓“黄皮书”的议事规则。根据这个文件,会议可以不受限制地讨论人权问题和苏联军事干涉阿富汗问题。而苏联则暗示,贝尔格莱德会议的经验“是消极的”,要“吸取教训”。观察家指出,莫斯科是要对“黄皮书”的规定作重大的修改,以便使续会主要讨论所谓“军事缓和和裁军”,把会议从阿富汗问题和人权问题上引开,以清谈裁军来装饰它的缓和骗局。
苏联由于害怕在马德里会议上处于被告地位,早就制造舆论,宣称阿富汗问题与欧洲缓和无关,鼓吹“以建设性的精神”来对待马德里会议,指责主张把阿富汗问题列入议程的国家“破坏会议”,“毒化国际气候”,使会议变成“斗牛场”。而西欧国家也早就表示,赫尔辛基宣言的签字国对于即使是欧洲之外的军事干涉“也不能无动于衷”。它们指出,苏联违反了最后文件有关安全的10项原则中的7项,因此“不能指望会议能够回避阿富汗问题”。美国认为,阿富汗事件应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
预备会有一点十分耐人寻味。据西方报纸报道,尽管美国和苏联之间立场尖锐对立,但在会上表现得“非常谨慎”,苏联代表显得“沉默”,避免明确表态;而美国代表也不表现“积极”。观察家认为,这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承担破坏会议的责任。因此,会议在幕后进行了大量的活动。会上一些中立国和不结盟国家相当活跃,出面协调。这些国家希望会议能够开成,借以在欧洲维持一个平静的局面。于是,各种各样折衷方案就端出来了。9月17日东道国西班牙代表团提出了一项书面建议。建议中的程序草案近似“黄皮书”,要求会议主要就执行赫尔辛基文件的情况“深入地交换意见”,这就使西方国家能够提出诸如人权、阿富汗事件这类问题。西方国家对此表示欢迎,而苏联则“吞吞吐吐”。匈牙利则提出了一项有利于苏联的提案。
9月23日,捷克斯洛伐克又提出一项提案,要求把正式辩论局限在一周之内,并且根本不提欧安会的连续性问题,但没有被美国接受。现在,会议只通过了南斯拉夫的提案,确定欧安会在“国家代表”一级继续进行下去。除了这个关于会议级别问题的协议之外,会议没有任何其他的进展。至于会议今后的进展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