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利用特点 发扬优势——瑞士经济发展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7
第7版()
专栏:

利用特点 发扬优势
——瑞士经济发展之道
曹献华
瑞士山多地薄,自然资源贫乏,历史上是个落后的农牧业国家。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战后,瑞士经济发展迅速,1978年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按人口平均计算达到了11,606美元,仅次于盛产石油的科威特而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和国外投资等均名列前茅。
一个只有630万人口的小国,为什么能够在自然条件极为不利,对外依赖性又大的情况下,变成世界上最发达、富裕的国家之一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经济建设中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
工业在瑞士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机械、化工、钟表和纺织素称瑞士工业的四大支柱,其产值约占国民总产值的一半。由于没有矿产,缺乏原料,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靠外销,瑞士国家不发展钢铁工业,不搞“大而全”的经济体系,工业以技术加工为主,实行生产专业化,以高精尖产品取胜的方针。同时重视开展科研活动和技术培训,提倡人民运用知识的财富来补偿自然资源奇缺之短。
瑞士产品具有耗料少,价值高,精密度强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着一定的竞争能力。1979年,瑞士的机械仪器出口共达150亿瑞士法郎,其中电子测量仪,真空镀膜,计量可达到百万分之一克的天平,每天误差不超过百万分之一秒的原子钟等均属国际先进或尖端产品之列。瑞士是世界上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柴油机的发明创造者,电机产品出口量约占世界的一半。驰名于世的钟表行业,1979年虽只占世界钟表产值的35%,但依然独占魁首,其深海作业计时表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纺织业的花色研制和刺绣工艺均处世界领先地位。化工业主要集中发展医药、农药及活性染料,其中活性染料为瑞士独创。
随着本国工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在国际上日益获得信誉,一种新型的工业部门——工程顾问公司正在瑞士崛起。这类公司业务范围很广,经常应聘到各国去帮助实施多种多样的工程计划项目。这种“知识输出”无需原料生产,即能换回高昂的经济实惠,这是瑞士避己之短发展工业的重要成果。
在瑞士4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耕地仅为四分之一,另有四分之一被森林覆盖,其余皆是山坡、湖泊和草地。鉴于水、草丰富,高山地区适于放牧,瑞士政府制定了“重点发展畜牧业,兼顾种植业,亦牧亦农”的农业政策,并通过资助和无息贷款,免费培训科技人员,提供种畜和组织畜产品出口等措施对畜牧业加以扶植。1979年,瑞士畜牧业收入高达68亿法郎,为农业收入的78%。存栏羊共计45万只,猪205万头,牛210万头,肉类供应可以自给,牛奶生产有余。瑞士的西门塔尔牛和褐牛品种优良,奶肉两用,已成为世界名种。畜牧业的兴旺,给瑞士人民的食品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现在瑞士每人每年平均消费奶及奶制品451公斤,肉82公斤,在欧洲名列前茅。
瑞士是个远离出海口的内陆国家。然而位于欧洲中心,自古为欧洲交通之要冲。根据这一特点,瑞士国家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山凿洞,修路架桥,建成联系欧洲大陆南北的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隧道,使瑞士交通枢纽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今,瑞士的公路铁路网四通八达,成龙配套,布局合理,周转效率高,在欧洲可以与西德并驾齐驱。
瑞士境内湖山相映,景色优美闻名于世。尤其是阿尔卑斯山美景更是令人心旷神怡。从本国的这些有利条件出发,瑞士战后大兴旅游事业,先后投资150亿法郎,用于扩建旅馆和增设旅游设施。
瑞士利用它的湖光山色和奇观异景每年吸引外国游客高达3,000万人次以上。
瑞士国家很富。但却富而不奢,富而不骄,继续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趋利避害,以争取更美好的明天。(附图片)
瑞士苏黎世一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