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要为社队工业广开技术人员的来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9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要为社队工业广开技术人员的来路
随着农工商综合经营,特别是社队工业的发展,上海郊区农村集体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郊区现有务工社员达60多万人,约占农村整个劳动力的四分之一,社队工业的产值已相当于1949年全市工业产值,并超过了农业的产值,为集体积累的资金也已几倍于农业。目前,突出的矛盾是社队工业技术骨干力量十分薄弱。这个问题,关系到社队工业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社队工业能否完成城市大工业和外贸出口等赋予的任务。
嘉定县现有社队工业企业600多家,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但社队工业技术骨干力量没有来路,技术人员奇缺,几乎没有大、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当前社队工业发展需要的。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的单耗、成本和产品质量,一些地方生产事故多,对国家、集体都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嘉定县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已经或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如县、社根据生产的需要,分级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建立技术学习组,由工厂办技术业余学校,选择中学试办职业班代培、发掘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才,等等。这些措施,可以在短期内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矛盾还得不到根本解决,而且有些措施做起来困难很多,如有的学校虽愿意为社队代为培训,但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还不能做。
近年来,全民所有制单位对集体所有制的支持和扶持有所加强。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集体所有制社队工业技术骨干力量薄弱问题,同现行体制和规定还存在不少矛盾,尚需有关部门逐步合理解决。在一些“关卡”没有撤除以前,是否可以采取一些变通办法,以广开社队工业技术人员的来路,使社队工业能更健康地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改革现行农村的中等教育。目前农村高中毕业生能升大学的只是很少数,留在农村的是大多数,他们都未受过各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读了多年的书,仍不能适应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需要,这是很大的浪费。如果把农村一部分高中改办成职业学校,为农村培养农、林、牧、副、渔、工、商等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二、对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应考虑把农村社队工业企业列入分配对象。根据社队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每年分配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去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对分配去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干部,在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期间,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照国家规定由集体单位发给,但为了照顾到传统习惯,仍保留国家企业事业单位干部的性质,今后国家有需要,可以调动。
三、大、中专院校,有条件的要积极为社队工业等集体所有制单位代为培养技术人员,学生实行社来社去。社队集体单位可以根据有关规定,负担一定的代训费。有关部门原有不准代培养的规定,可否予以废除。
四、根据城镇劳动力可以有部分流动这一原则,应允许社队根据自己的需要公开招聘。对一些学非所用或学而不用的技术人员,自己又愿意到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去工作的,只要不影响原单位工作,有关单位要支持他们去,待遇由集体单位负责,但原单位仍要给他们保留公职。
五、国家企业、教育、科研等部门,要支持教师、技术人员为社队培训人才,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社队讲课;有些技术专利应当转让,以利发展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
陈锡根 桑静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