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加强企业管理 扭转前松后紧 大同机车厂实现均衡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9
第3版()
专栏:

加强企业管理 扭转前松后紧
大同机车厂实现均衡生产
本报讯 铁道部大同机车工厂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管理,认真解决生产前松后紧的问题,取得明显效果。今年1至8月,月月提前完成生产任务,日均衡率达到93%;铁道部考核的机车质量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大同机车工厂是一个大型生产蒸汽机车的工厂。过去,由于管理混乱,月初没活干,月底连轴转,生产长期处于前松后紧的状态。每到月末生产任务一紧,科室干部就下车间,后方人员上前线,白天黑夜搞会战。如此年复一年,恶性循环,致使产品质量下降,物资、动能消耗增加,人身、设备事故增多,影响了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去年,这个厂领导对造成前松后紧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根据生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使生产逐步走上了均衡的轨道。他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件事:
合理储备在制品。他们针对过去零部件在制品储备量长短线不一的问题,根据每个零部件加工周期长短和数量,制定了生产期量标准。全厂各生产工序按照期量标准组织生产,使在制品做到储备比较合理,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停工待件、生产脱节的现象。
实行产品质量评级论等的考核办法。他们对116项主要零部件规定了质量标准,并将质量标准印发给各个工序的操作者,按照质量标准严格进行考核。从第一道工序抓起,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毛坯不加工,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通过对产品质量分等论级考核,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因质量低劣造成的返工、报废现象。
平衡生产能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对全厂的生产能力进行了查定,发现有的工序生产能力强,有的工序生产能力弱;有的地方人力紧张,有的地方人浮于事。他们就从劳动组织、设备负荷、生产作业面积等方面进行了适当调整,使生产能力大体平衡。同时,还根据专业化的原则,调整、充实了一些车间和科室的领导班子。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过去,这个厂由于单靠拚设备、拚体力应付生产局面,致使不少设备长期带病运转,严重失修,常因停机造成生产中断。从去年开始,他们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此外,他们还狠抓设备的预检预修,做好易损易耗件的储备。对单一、关键设备,实行专人负责、“特级护理”,使设备的完好率不断提高。
严格考核奖励制度。他们采用小指标百分考核订奖的办法,把各项考核指标分层下放,实行工厂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三级考核,使每项生产计划落实到机台、人头,做到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工厂。在奖金分配上实行多超多得、不超不得,完不成任务扣发一定工资。
马德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