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政策好,牲畜壮——访青海湖周围牧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3
第2版()
专栏:青海通讯

政策好,牲畜壮
——访青海湖周围牧区
最近,记者走访了青海湖四周的共和、乌兰、天峻、刚察、海晏5个县。一路所见所闻,使我们深深感到,在冲破了极左路线的束缚之后,牧区各族干部、群众正在从实际出发,选择尽快走向繁荣富裕的道路。
记者采访的这5个县,分别隶属于环青海湖牧区的海南、海西、海北三个自治州。
近几年,这里的干部、牧民正确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把工作重点放在抓畜牧业上。去年以来,情况开始好转。在贯彻调整方针的过程中,环湖三州首先抓了农牧业关系的调整,把近30万亩的耕地弃农还牧,成为发展畜牧业的饲草饲料基地。实行退耕还牧的社队,免除粮油征购任务,牧民口粮全部或部分由国家供应。这一条措施,得到各族牧民的拥护。今年,海南、海西、海北三个自治州比去年多育活仔畜20万头,成畜比去年少损失23万头,都是往年所没有的。
环湖三州的牧业社队,目前普遍实行集体牲畜分群、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形式,最早产生于60年代初期,当时叫“两定一奖”(即定工定产、超产奖励、减产赔偿)。十年动乱中,这种生产责任制一度被取消,畜牧业生产遭受很大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环湖牧区恢复了以前行之有效的“两定一奖”责任制。
刚察县普遍恢复了“两定一奖”生产责任制,今年又进一步完善了奖赔办法,进一步调动了牧民的积极性。今年,全县比去年多育活仔畜6万头,仔畜成活率提高28%,成畜损亡率下降5%。
前些年,环湖牧区在畜牧业生产和草原建设方面干过一些图虚名、不讲经济效果的蠢事,造成了不少损失和浪费。最突出的是:盲目追求牲畜头数和净增率,草原建设不因地制宜,搞“一刀切”。许多地方牲畜头数增加了,而出栏率和商品率没有随之提高,致使草场超载,退化严重,牲畜更加缺草,体质不断下降,冬春大批死亡。围建草库伦,硬性规定一畜要达到一亩,严重忽视质量,使得约三分之一的草库伦只是凑数,不能利用。其余部分,管理和内部建设没有跟上,增产效果也不明显。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去年以来,环湖牧区各州、县在指导畜牧业生产和草原建设时,注意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效益高的生产措施。记者所去的5个县,这方面都有较大改进。
藏族牧民聚居的天峻县,针对草原严重退化,畜、草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去年实行了提高出栏率、商品率,加速畜群周转的措施。全县给国家多上调了菜畜一万多头,社员肉食分配多安排了七千多头,还及时出售了难以越冬的瘦弱牲畜七千多头,牲畜出栏率达到14.9%。这样,在多灾减产之年,全县社队总收入和公共积累都有显著增加,社员人均分配收入达到280元,比上一年增加16元。今年,全县成畜保活和仔畜成活都好于去年。
新华社记者 蒋 鹏 王春生
(据新华社西宁10月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