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简明清史》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3
第5版()
专栏:书评

《简明清史》评介
石羊
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第一册),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部分同志集体研究的成果,它叙述的是从满族的兴起、1644年入关至1840年鸦片战争止的清代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史时期。清代是封建社会的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有所发展,清代所处的世界环境也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朝代。清代在我国历史上是处于历史的转折阶段。研究清代的历史,阐明其客观历史过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在我国断代史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
清史资料浩繁,问题庞杂,史学界对清史的研究相对说来又比较薄弱,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不少领域尚有待人们去开拓。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力图通过分析,描绘出清史的概貌。
本书对当前史学界在清史研究中存在争论的一些重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问题。
作者认为,满族早在女真人时已进入奴隶社会。努尔哈赤时期,奴隶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奴隶制国家政权,以八旗制度进行统治。在努尔哈赤占领沈阳、辽阳广大地区以后,后金政权把满族奴隶制移植到辽沈地区,同这一地区原有的汉族封建生产方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历史的推移中,后金的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过渡。
二、清初农民军联明抗清的问题。
作者认为,清军入关后,在拉拢汉族上层的同时,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广大农民是主要的受害者,也危及汉族和其他各族的各阶层的利益,使斗争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原来推翻明王朝的农民军改变策略,与南明军队结成联合战线。本书认为,正是农民军抗清策略的转变,形成了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是,由于农民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正确应付联明抗清这一复杂局面,他们提不出明确的纲领,又没有保持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而南明永历政权,出于地主阶级的本性,对李自成余部大顺军则是猜忌、防范和限制,甚至制造摩擦和纠纷,施以排击,因而大顺军虽竭力抗清,而终于失败。
三、清朝封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的问题。
作者认为,在封建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下,中央集权必然表现为专制皇权的加强。清朝的专制皇权是在同各种对立势力、各种离心倾向的斗争中得到加强和发展的。这就是在满洲贵族内部不断削弱诸王旗主的势力,排除干扰皇权的障碍;同时又吸取历代专制统治的经验,从一开始就严密防范可能动摇、侵犯和篡夺皇帝权力的种种弊端,如母后、外戚、宦官、朋党所造成的政治动乱,因此清代前期基本上没有出现这类人物的干政。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的近一个半世纪,专制主义的皇权政体是强固的。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
作者认为,康熙中叶以后,手工业各部门与明代相比,有了进步和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有所增长,特别是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开设的手工工场,除了被官府控制者外,其中少数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但是,清代的工场手工业并没有强大到与封建主义争衡的程度。它遇到了官府的压力和行会的束缚,处境十分艰难,而且其内部也存在着极为矛盾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总的说来,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仍很幼小。本书对清代前期农村市场作了较多的论述。无论是江浙的市镇、广东的圩市、山东的集市或庙会,其数量和商品交易的频繁,都大大超过了明代。作者认为,农村市场的活跃,是农村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的结果,同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五、17世纪后半期的唯物主义进步思潮问题。
作者认为,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思想家,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深刻程度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唯心主义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反对民族压迫,形成了清初别开生面、气势磅礴的进步社会思潮。这种思潮是时代的产物,一方面,它是明末农民阶级对封建制度的武器的批判之后,进步的思想家高举起批判的武器;另一方面,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对进步思潮的形成,也具有一定作用。清初这些思想家,是历史上先进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所作的贡献重大。但作者认为,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还没有冲破封建的迷雾,摆脱传统的网罗,基本上仍是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
总之,本书寓论于史,观点明确,叙事清晰,颇具特色。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论述尚嫌不够透彻。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对清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书在资料使用上还有错误之处,如插页《康熙南巡图》,本为王翚所绘,却署名“清徐晕绘”。又如清初的圈地数目,一般记载最多是22万顷,由于折算错误,作者却估计为15亿至22亿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